“我们这个行业干起来可能枯燥无味,但你必须全心投入工作中,你必须尊重自己的工作,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最基本的。”站着、仰着、蹲着、趴着,一招一式仔细琢磨,多年来,廖代均把满腔热情全都倾注到对设备的研究和维护中,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快。
廖代均是北京同益中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员,数十年如一日,在不同的设备项目及设备管理岗位上刻苦钻研,他将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 题及时总结,从设备改造入手,不断摸索和创新,成了一位能随时“救场”的 “设备医生”。他通过设备关联及自动控制解决了难题,为公司降低生产损耗、提高制成率作出了很大贡献。
喜欢与自己“较劲”的人
徒弟眼中的廖代均,是一个常常独自在角落里与自己“较劲”的人。
面对工作中的短板,廖代均积极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技能,不断积累工作经验。面对工艺技术的进步,原有设备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产品定型的需要,他带领大家在原有热轧设备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使产品质量更上一层楼。
从一名普通技术员到技术骨干再到拥有自己的技术团队,廖代均始终坚持在“学”上坚守、在“勤”上着力、在“钻”上见效。该公司原有设备都为继电器、模拟量控制,控制系统线路繁杂,传动速度受线路干扰波度较为明显, 故障率较高,在工艺操作上多为人工操作,失误率较高。为了提高生产效率, 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及人工失误,廖代均配合生产对原有生产设备进行了自动化升级改造。这是廖代均第一次享受到创新的快乐。从此,他一发不可收,在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一路走来,廖代均从未停止学习。近年来,个体防护行业爆发式增长,为提高产能,他勇于承担责任,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旧机新用,提高了一倍的产能。生产出现异常或设备故障的时候,他也总是能出现在第一线,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工艺,直至问题解决为止,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从设备实操到研究图纸,再到改造升级,廖代均登上一个又一个山峰。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廖代均靠着持之以恒地学习,掌握着技术人员该有的技能。面对不断研发出的新设备,没有熟练的技能是不行的,他认真学习新设备的构造和技能,并将新旧设备进行对比,总结差异、记录成册,琢磨出了宝贵的设备研究和维护“秘笈”。
公司里的“服务员”
“我的领路人是我们老家的一位老师,他是教机电一体的。他工作作风比较严谨,什么事亲力亲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工作时必须要现场亲自去监督,他的工作精神对我影响是最大的。”廖代均在公司长期担任设备工程技术员一职,主要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与故障维修,设备改进、新设备安装等工作, 作为车间基层技术人员,数十年如一日,心系公司经营管理改革发展,追求与企业共同发展。
刚进公司的廖代均就有一股“拗劲”,抓住一切机会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学习钻研上,很快从同事口中的小廖变成了廖师傅。在这个岗位上,廖代均与企业一同奋斗成长。公司自主设计、制作安装的 UD 线生产线设备第一条生产线于 2012 年完成,但在生产的时候展丝系统产品的质量没有达到前期设计时的理想,廖代均积极联合设备副总、工艺技术员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改造,产品质量终于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为后面 4 条生产线设备的制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在同事的眼中,他善于总结、勇于实践,虚心向同事、领导学习。
及时发现和定位设备运转中出现的问题非常重要,每次故障突发,廖代均总是一马当先,运用他丰富的经验专长,迅速排解故障。“我们这个行业同服务行业一样都是随叫随到,生产服务、设备维修,一旦出现故障、电话一响, 不管刮风下雨多晚,我们必须在半个小时之内甚至十分钟之内到现场。”在廖代均看来,他就是公司里的“服务员”,哪里需要了就要随时“救场”。“挖地三尺,一枪命中”,廖代均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问题现场,组织排查,不放过一丝一毫的差错。
“工匠精神”源于尽心尽力
“小时候,我家隔壁工业园区有一个工厂,经常看见机械维修师傅把乱七八糟的钢材做成不一样的设备,从那时起,我就对设备机械、电气这块产生了特别强的兴趣,后来我的专业也选的是机电一体。现在每天尽心尽力干完活回到家就感觉收获不小。”几年来,廖代均不断改进生产设备,通过设备改良带动产品质量的稳定。
用刻苦钻研展现使命担当,用无私奉献赢得技术进步,廖代均选择在平凡的岗位上将新时代劳模的精神不断传扬。而在他看来,“工匠精神”就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努力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针对生产中的损耗问题,2008 年,在查阅大量资料后,廖代均大胆对现有设备加以改造,不断完善,弥补了公司连续化生产设备的空白,实现连续防弹无纬布生产。为降低生产损耗,提升产品性能,廖代均不断摸索和创新,最终通过设备关联及自动控制,提升了防弹制品的制成率和生产效率。他反复分析工艺参数和设备运转情况,创新性的采用新技术,设计出一套全新的展丝系统,产品防弹性能提升 10%。
UD 线设备前工序在退绕运行时摩擦产生静电,使产品产生毛丝断丝,既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也使强度产品质量也有所下降。经过查阅资料,廖代均决定利用双流体系统定时对产品进行产品静电消除,这一做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从规范操作到技术指导,廖代均都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和技术传授给每个向他请教的人。近年来,廖代均为企业培养的大量专业人才,有的已经走上了企业的重要岗位。
时时享受创新的乐趣
廖代均的奋斗历程就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励志故事。这与他坚持不懈的创新密不可分。面对复杂的市场形势,降本增效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对于廖代均带领的团队来说这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为了降低成本,满足北京市碳排放的要求,廖代均从 2014 年开始着手节能降耗工作,针对各主要用电点安装电表,记录每天各用电点的用电量,并记录生产车间每天的用电总量。根据测量的数据分析,廖代均配合其他生产单位工程师找到了部分用电高或不合理的点,根据不同的用电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一年的努力,在车间产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2015 年较 2014 年公司耗电总量下降了 220 万度,产品单耗更是从 30 以上降到了 20 以下。
在一线,廖代均时时享受着工作和创新的乐趣。他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不断努力夯实专业基础,认真钻研本职工作,积极开拓创新。热贴机设备是产品生产过程中比较关键的工序,经过观察,廖代均发现实际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收卷张力调节需要工作人员不定时地进行调节来达到工艺的需求,工作效率提不上去,但这一点难不倒热爱钻研的他。通过他的不断钻研,产品的收卷张力保持一致达到了工艺的需求,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
在公司新厂建设的重要阶段主动作为,廖代均不计较个人得失,对复材生产部的日常维护保养、原有生产线自动化改造优化、新建项目的设备设计安装与调试、节能降耗等诸多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他不断增强自我能力, 多学习、勤思考,多次参加展会,拜访厂家,借鉴其他行业生产设备制造经验并加以技术改造,终于实现了宽幅产品定型升级,为公司拓展产品应用市场, 扩大销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熟练无误,仅以为“工”,而未成“匠”;由表及里,精益求精乃为“工匠”。廖代均这种把满腔的热忱投入到工作当中,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真正诠释了当代“工匠精神”。工作中的廖代均敢于创新方法,工作认真负责,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性能,严谨细致、专业进取,为公司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他本人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过“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优秀技术工人奖”、2019 年荣获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爱企业的好职工”等荣誉称号。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作为一名普通的工人,廖代均既没有多高的文化,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默默奉献的精神, 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
榜样金句
“工匠精神”就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努力做到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廖代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