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爱纸本阅读的读者来说,最割舍不掉对油墨书香的那份眷恋,而一本书最先让人赏心悦目的便是它的印刷色彩了。
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印刷车间副主任李焕兵,正是一位印刷制品的调色师,简单的红、黄、蓝、黑四原色经过他的手就能调出成百上千种颜色。2019 年,他荣获印刷行业“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让客户信赖的“大救星”
“色彩鲜艳、光亮度好、色相准确是彩印产品的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个要求首先必须准确调配好印刷油墨。”李焕兵对自己的工作有着非常简单的定义, “这需要掌握好色彩知识和调墨工艺。”
2019 年国庆前夕,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作为首批 22 家北京市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重点保障企业之一,承担了一批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活动献礼重点画册出版物的印刷任务。
“其中有些重点图片、照片,最早的已经有 70 年的历史,受限于当时的拍摄技术和保存条件,图片的清晰度较低,印刷出来的效果十分不理想。”李焕兵深知这次印刷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必须保证画册的印刷质量。”
盯色、过油、反复翻查首样,李焕兵带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通过不懈努力和付出,最终的印刷效果完美呈现了图片当时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幅清晰真实的共和国发展历史面貌。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有一次,一位来自宝岛台湾的重要客户,第一次将他们的一批重点版权书拿来印刷。不过,他们对印刷颜色特别挑剔,经过几次调色始终没有满足要求。这让在场的几位技术人员束手无策,赶忙请来李焕兵这个“大救星”。
“客户的原版书色调很淡,很素雅,而我们印刷色调都习惯特别饱和,越亮越好。”李焕兵发现了两者之间的差异,“但如果按照他的风格印浅了,页面的层次感反而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这个产品不合格。”
于是,李焕兵针对客户的要求制定了特别的技术要求,并不厌其烦地陪同客户一次次地调机,一次次地调图,调整各项技术参数,最终让客户满意了。以后不管哪个出版社拿到此书的版权,客户都会指定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印刷。
“至少我要先把自己说服了,然后才能让客户看我调的色。”让客户满意是李焕兵的重要宗旨,调配油墨已不仅仅是关系到产品的印刷质量,更成为取得客户信赖的一把钥匙。
关心职工成长的“服务员”
“车间是职工的大家庭。”虽然身为印刷车间副主任,但李焕兵更愿意称自己为“服务员”。不论是 100 多名车间职工的工作和生活,还是部分客户派驻人员的生产诉求和后勤保障,都成为李焕兵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管理者也是从基层上来的,我是负责人就更应该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车间职工们有工作上不会的问题都会来请教李焕兵,“你不会,我可以立马教你,问题一次解决不了就两次,总不能在一个问题上反复出现失误。大家都会了才是共同进步。”
在面对印刷人才断层的情况下,手把手地教、亲身示范成为李焕兵师带徒的必修课。“1997 年那会,我们都是打杂后偷师学艺,自己学着了才是自己的。调墨件全是手动的,所以必须耐下心来慢慢摸索,积累经验。”
作为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党委第二党支部的宣传委员,李焕兵还积极践行服务群众的要求,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除了给职工们解决工作难题,职工及家属生活上遇到难事,他也会及时同上级部门领导沟通。多次看望生病员工及家属,及时送去公司党委、工会对职工的关怀和慰问;做好与工会组织沟通,将职工反映情况及时反映给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好职工与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大胆革新解决“老大难”
当前加强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是摆在各制造行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印刷企业因为行业特性历来都是重污染“老大难”。
“以前并没有意识到对环境污染,危废垃圾都拉去垃圾站处理掉,现在我们全都环保回收。”李焕兵积极响应公司对工艺、材料绿色化的要求,深入生产一线,大胆革新。
引进免酒精润版液替代传统润版液技术,取消异丙醇使用;技术创新降低免酒精润版液的使用比例,尝试使用洗车水乳液替代原液,减少 VOCs 物料的投入;使用集中供墨、集中供水系统,减少物料使用过程中的挥发;切实执行公司危废分类管理规定,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降低废油墨罐、废擦机布、废纸张等危废产生量……
通过一项项技术创新,印刷车间的 VOCs 直接使用量减少了 88.84%,危废产生量减少了 70%。严查跑冒滴漏等能源浪费,印刷车间超额实现了节能降耗,年能源消耗量下降 7%,逐步实现了印刷车间的绿色化生产目标。同时也为印刷行业绿色化积累了宝贵经验,树立了可复制的典范。
学无止境的“老师傅”
“三年学徒,三年助手,三年当师傅。刚当学徒时,一天到晚重复着又脏又累的活,完了以后干不好了师傅还会骂你。”17 岁就进入印刷行业的李焕兵曾因为一天 12 小时的体力活而累哭,甚至一度想放弃。
如今,回想起来,李焕兵庆幸当初自己坚持了下来,“那个时候学出来的东西就是自己的真本事。”
学习成为李焕兵持续提升的不竭动力,除了顺利拿到工商管理大专毕业证书,平时搞点小研究也成为李焕兵的小乐趣。
“有的印刷制品需要压线,压线就需要二次上机,我们公司内部又没有, 需要发给外厂做的。”李焕兵便与质量科的一位同事一起研究,看能不能在机器上印刷的同时把线给压了。“还真琢磨成了!我们买一个米刀线直接装到印刷机上,客户的要求是 30 毫米压一条线,我们量好了距离,从这个位置压一条线。印刷过来的同时,这条线就直接压上了。”一个小研究不仅缩短了工时,更节约了成本。
随着工业互联网 + 的发展,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传统印刷正遭受数字印刷的强烈冲击,向数字化转型是传统印刷企业必走之路,精美的印刷质量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成为了印刷人的追求。
面对数码印刷的迅猛发展和快捷高效,李焕兵对胶印印刷仍保留自己的看法:“胶印印刷制品保存完好率相对较高,数码印刷可能时间长了以后它会掉色。而且目前胶印设备本身的数字化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技术创新必须深入到生产线上每道工序,因为它是加快传统工艺改造的有力抓手。”李焕兵经过不断学习,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创新能力,在参与公司印刷数字化提升项目中,通过个人的努力总结了对色彩闭环系统的特殊技
术关键控制要点,毫无保留地对印刷机长、机员进行培训和推广其操作方法, 大幅提升了车间产品质量和效率,保证了产品批次内和批次间的色彩稳定,同时也提升了员工的技术能力水平。
日常工作中从容地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断引入新的工具和方法。“团队的团结尤为重要,一个人做不了所有的事,所有的人可以共同做好一件事。” 在李焕兵的带领下,印刷业务质量稳定,印刷不良率、开机校版纸损耗屡创新低,单机印刷色令数稳居集团设备第一梯队。
从一个普普通通学徒工成长为车间副主任,23 年来,李焕兵始终保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良好作风,积极主动敢于担当,及时有效地解决生产困难, 成为公司的优秀员工。参加多届北京印刷协会组织的印刷技能大赛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技工证书。2018 年参加北京市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平版印刷工“银奖”, 参与考取了平版印刷工技师资格。
“干一行就爱一行,爱一行就干一辈子。”李焕兵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用创造性的实践和丰富的智慧谱写着新时期的劳动者之歌。
榜样金句
为客户服务,为员工服务,先要能说服自己才能让他人满意。——李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