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每一个工程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基础——土建,它就像是骨架一样支撑整个工程。
实际上,听上去高大上的土建工程,每天的工作却是很单调,绑钢筋、支模板、打混凝土……露天施工风吹日晒,工作环境恶劣,却容不得一丝马虎, 正是土建工人不畏艰苦,用自己的双手一步步打牢整个工程的根基,才有了让 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工程”。宋玉超就是这样一位在平凡岗位上用劳动圆梦的 “土建人”。
带头扎根一线的施工员
2010 年,宋玉超来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大建设项目工地开始做施工管理工作,作为一名土建施工员,一直扎根在施工一线,在现场协调调度,带领班组施工。
每天早上 7 点多,工地上大多工人还在洗漱、吃早饭,宋玉超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施工现场。这是他数年如一日的习惯,在上班时间之前就会提前去工地转一圈,把工作不到位的地方都记录下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每次施工完一个分项都会再做一遍检查,确保做到万无一失。一天下来,走路两三万步是常事。他经常说:“平常看起来不显眼的一个小问题,如果疏忽大意,就可能对整个工程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
在工程交付使用维保期间,遇到极端天气,宋玉超都主动参与生产企业的应急值守,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厂房进行巡视,重点对屋面易发积水区域下的顶板进行实时监控,并且制定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保障了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他不辞辛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奉献得到了公司的高度赞扬, 2015 年获得公司“五一先进劳动者”荣誉称号。
正是因为宋玉超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对工作的认真负责获得了公司的认可。在 2012—2018 年,宋玉超作为工长,参建了北京中芯国际有限公司 2 号、3 号芯片厂房的建设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中芯国际电子芯片洁净厂房的作业环境温湿度和洁净度的等级要求极高,施工人员每天需要经过繁琐的程序,穿戴厚重严密的洁净服进入洁净室。厚重的洁净服裹在身上,不仅不舒服,更是增加了施工的难度,因此,大部分工人不愿接手这项工作,身为工长的宋玉超对他们说:“咱们作为施工人员,每项工作都要做好,哪能挑活拣活干呢。你不干我不干,工程还怎么继续下去。咱们大家辛苦一点,坚持一下。”他一面劝导工友,一面以身作则做好榜样,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坚持每天在洁净室连续工作 6 个小时以上, 每次从洁净室出来,防护服内已经全部湿透。
宋玉超回忆说,“那时工程工期紧张,工作量很大,连续工作了 30 多天,有时累得恨不得找地方躺一会儿,但是想想活没干完不能延误工期,自己又是工长,要给大家树立榜样,不能泄劲,就又打起精神,拍拍脸给自己打打气接着干。施工完成后,看着打扫干净的屋子,我们一群人在这儿一看特别高兴, 特别有成就感。这是常人难以理解的一种乐趣。”
喜欢建言献策的“有心人”
工程施工过程繁琐复杂,有时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风险。而这需要“有心人”,只有处处留心、善于思考,才能造就完美。
在中芯国际施工中,挡烟垂壁由钢化玻璃制成,下方是技术先进且价格昂贵的机台。宋玉超觉得,“如果钢化玻璃自爆、下坠,那么不但有危险,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要想办法提前杜绝隐患。”他迅速汇报给相关领导, 经过反复试验,采用做贴膜、做支架等一系列措施,防止坠落,成功将风险消除。
中芯国际有限公司一期已建成厂房日常运送危化品车辆较多,看着进进出出的车辆,宋玉超发现工地的排水沟盖板如果不平整,就会对运输车辆的稳定性造成影响,进而发生危险。怎样才能确保盖板平整万无一失呢?在看到工地上堆叠的废旧材料时,宋玉超灵感乍现:“能不能利用废旧材料给盖板做加固支撑呢?”经过一次次的试验,顺利地解决了盖板平整度问题,不但保证了危化品运输车辆的稳定性,更降低了风险,节约了资源。
宋玉超在清理垃圾时发现,虽然工地上建有封闭式垃圾站,但是经常在施工过后各种建筑垃圾、木方、碎砼块、保温板堆在一起,有时把垃圾站门都堵了,不但对工地环境有不良影响,而且也不利于清运垃圾。他左思右想另辟蹊径,提出建议在垃圾站加装活动卷帘门,把封闭垃圾站的屋顶做成开启式,直接将垃圾吊运进垃圾站,不仅保护了大门,还能更好地清运垃圾,项目采用后,提高了垃圾进出的效率。
2018 年 5 月,他被经开区授予“爱企业的好职工”荣誉称号。
努力改进工艺的好“工匠”
优异的工程源自优秀的工匠,优秀的工匠出自精神的传承。宋玉超用绑好每一根钢筋、砌好每一块砖的工作实践,来践行着“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
通过多年的施工经验,宋玉超先后总结出一批先进的施工办法,提高了施工工艺水平和施工效率,在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为工程顺利推进作出贡献。例如,他提出的钢屋架液压扶正技术的应用。施工中他发现,屋架利用 6 台汽车吊扶正与前屋架用次梁连成稳定的整体,在扶正过程中,6 台吊车由一名信号工指挥,6 台吊车不能做到同步,扶正过程中需要多次调整。而钢屋架滑移利用的液压爬行器滑移安全、稳定,滑移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于是他向项目技术部提出建议,将液压技术利用在钢屋架扶正工序中。经项目技术部讨论研究,此方案可行,项目利用泵源驱动液压杆支撑钢屋架扶正,扶正过程安全、平稳,消除了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钢屋架液压扶正技术经过总结,形成的大跨度钢屋架液压扶正与滑移安装施工技术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成果认定,2019 年被评为北京市工法。
在做混凝土养护时,宋玉超发现竖向墙体传统养护方法不但用水量大,而且人工养护费时费力,成本也比较高,不符合工地节能环保的要求。“现在都在提倡机械化、智能化,如果能利用机械设备自动进行养护就好了。”于是,他利用下班时间查资料、做论证,刻苦钻研研发了节水喷雾,应用在大体积竖向墙体养护,可以定时开启,不仅节约人力物力,养护效果也比较完善。
在给电子厂房装修中,宋玉超发现硅酸钙板隔墙需要刮腻子后进行环氧涂料施工,经常会产生空鼓裂缝等一些常见质量通病,他通过调整盖板隔墙平整度,墙体缝隙间注入耐候胶等措施,减少了刮腻子的环节,直接喷涂环氧涂料,不但保证了墙面的观感质量,更节约了施工成本。
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宋玉超时刻不忘提高党性修养,并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宋玉超自己平日里省吃俭用,在工友遇到困难时却总是慷慨解囊,在公司举办的帮扶困难职工活动中,他不但积极捐款,还对困难职工进行鼓励,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支持。他的表现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高度赞扬。
宋玉超吃苦在前,奉献在先,在平凡的岗位上日复一日地辛勤奋斗着。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不惧风险,主动到村防疫点值班值守,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并对进出人员进行测温登记,为村里的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别对不起妻子和孩子,还有老人。”虽然在工作上能做到尽职尽责、问心无愧,但是对于家庭和家人,宋玉超心里却充满了愧疚。父母年龄越来越大,孩子在上小学,但是由于自己经常扎根在施工一线,很少回家住,因此, 照顾父母、教育孩子的重担都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工地距离家里仅仅 30 多公里的路程,有时却又显得那么的遥远。所以,每当放假回家的时候他都很少出门,尽可能地多陪陪孩子和老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建设者,宋玉超为自己的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他参与的生物医药园工程获得建筑结构长城杯金杯、竣工长城杯、北京市安全文明工地的荣誉。中芯二期获得 Leed 金奖认证、全国钢结构金奖、建筑结构长城金杯、北京市绿色安全工地的荣誉。
当前,我国电子芯片进口外汇额已经超过进口石油,芯片的用量和重要性涉及到军工和人工智能等多个国家发展的重要领域,作为电子芯片厂房的建设者,宋玉超为能参与国家战略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他说,“我们用每一个个体的微薄之力,汇集成发展的宏伟之力,助力芯片行业发展、助力国家发展。”这种荣誉感和使命感将会影响他的一生,促使他一如既往的脚踏实地, 扎根奉献。
榜样金句
我甘愿成为工地上的一颗钉子,哪里需要就钉在哪里。沿着目标,持之以恒,把事情办好,把任务完成。——宋玉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