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 年北京市劳动模范 / 为国产抗体药物研发生产“护航”
时间:2022.07.05

医者仁心,药者良心。2015 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 2025》,首次将生物医药产业提升到支柱性产业的高度。随后,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多项政策及具体措施,为生物医药产业“把脉问诊”“保驾护航”,激发生物医药企业创新活力。北京东方百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监孙宇石,“第二十二届北京优秀

青年工程师”、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北京发明创新大赛金奖、第五届北京创新创业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领域主题赛二等奖等荣誉获得者,正是国内抗体药物自主研发生产的“护航手”。

科研生产,容不得半点马虎

我国现代医药起步较晚,在国家鼓励自主创新药物的政策推动下,如今的创新药研发“快马加鞭”,有了长足进展,有望惠及更多中国患者。孙宇石曾参与主持的项目正是如此。

在实验当中,尤其是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孙宇石和团队经常工作不停摆, 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周末,大家都自发工作。在新项目刚开始的阶段,加班是常态。孙宇石经常连续奋战,早上 7 点提前到,晚上 11 点推迟走。

在这期间,需要上心的事太多了。在建造中试车间进行设备调试时,会出现各种困难。比如,在细胞培养时,由于细胞十分脆弱,对培养温度的稳定性要求高。有一次进行试生产,生物反应器灭菌后,冷水管道变热,使得生物反应器温度不稳定。团队首先怀疑是冷水机出现问题,但经过排查后,冷水机工作正常。孙宇石便带领团队加班连夜进行各项设备的排查,最后在时间快要耗尽时终于发现了导致实验室“兵荒马乱”的源头——生物反应器一个单向阀的安装错误了,导致该阀门不具备单向功能。在生物反应器灭菌过程中,热水进入冷水管道,导致控温不稳,从而没有达到事先预计的效果。

自此,孙宇石从教训中得出结论,所有原配件,哪怕是一个螺丝都要确认安装的可靠性。“任何科研和生产,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在他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他参与主持的项目“EGF 疫苗的研制”和“JY09”项目属于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发的新药,分别为我国肿瘤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显著降低成本,减轻患者和医疗体系的负担,并拉动进口抗体药物品种调整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政策, 促使更多中低收入患者也能够分享现代医药研究的最新成果。

自 2008 年参与工作,他主持或参与了 10 余个国家级项目,其中包括多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项目、“863 计划”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工程师项目等。

孙宇石认为:“科研的计划性比较强,结果只有成功或者失败。”但即使遭遇失败,他也毫不气馁,“失败会为下一次实验积累经验,让我们少走弯路。”

正是因为有峰必可登的决心,他参与主持的项目“EGF 疫苗的研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支持,总投资近 3000 万元,该项目已成功验收结题。

图片16.png

孙宇石介绍,该研究首次成功地采用了主动免疫突破人体免疫耐受的方法对上皮源肿瘤 ( 非小细胞肺癌 ) 进行治疗。EGF 疫苗的安全性高,免疫原性强,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具有良好的前景。现已成功建立细菌中试车间及批次产量为 10 万支疫苗的生产线,确保临床研究和产品上市样品的市场需求。EGF疫苗的成功研制,将为我国肿瘤患者提供一种高效、安全和廉价的治疗药物,满足众多的患者实现疾病控制、治疗的“重大需求”,同时, 培育和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产品”, 最终实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从研发走向生产,夙兴夜寐奋战

孙宇石选择生物制药行业也是机缘巧合。2001 年,黑龙江省进行高考改革,生物出现在了高考科目中。这是孙宇石特别喜欢的一门学科,于是高考时选择了生物制药专业,一直读到 2008 年硕士毕业,并顺理成章加入到生物制药这一行。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孙宇石感受到了生物制药行业终于确实实现了“朝阳中的朝阳”的生物制药人的愿景。

2016 年,对于孙宇石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这一年是他在研发岗位上的第八年,也是他转向生产岗位的第一年。

在转岗之前,对他在事业上影响最大的领路人——公司总经理白义坚持让孙宇石走出舒适圈,去迎接新的挑战。而当时已经在研发岗位“做熟”的孙宇石却多次拒绝了别人眼中“天降”的好机会。

在经过总经理白义的多番劝导,孙宇石给自己做了无数次的思想建设,最终接受了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参与产业化车间的建设工作。

产业化车间的建设,将为社会增加包括生产、设备支持、认证、检测、销售等 200 多个就业岗位,实现抗体药物单位生产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将为我国患者带来福音,造福于社会。

图片17.png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逐年递增,我国每年用于此类药物的费用正不断增大,在国内研发和生产此类药物,可有效减少我国在此部分的外汇支出。因此,产业化车间的建设是一件有利于我国人民健康的民生事业。

责任在肩。刚接手的那段日子,是孙宇石最苦的时候,经常苦思冥想至深夜,但他从未犹豫退缩。一旦想出某个问题的答案,就立刻从床上爬起来记录。他的工作内容涉及车间施工图纸的审核、用电量需求、荷载确认、设计车间内净化厂房、配套公用工程设备和工艺设备的安装等各个体系,工作量极其庞杂。为了做好这份工作,孙宇石边学边干。为了确认净化工程板材材质,他还收集多家板材,去实验室进行过氧化氢腐蚀试验,最终确定了可选用的材料,为此后的净化厂房建设铺平了道路。目前已经完成了 4 万平方米的土建工作及净化厂房的设计工作,预计在 2021 年全自动大规模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及 GMP 生产车间验证完毕,2023 年抗体类药物 JY09 生产线进行投产,年产量 750 万瓶,销售峰值可达到 20 亿。

国产抗体药物自主研发,未来可期

对于行业发展,孙宇石有着清醒又乐观的看法。他认为,目前国内行业与国际行业顶尖水平还是有不小的差距。世界上十大单药销售额,有七个药都是生物药,外国的产品占据了主流市场。而国产生物制药在世界市场上的销售额目前处于落后状态,基本上还是自产自销。

不过,随着近些年国家政策的扶持,加上市场的青睐,造就了生物“热潮期”,研发队伍和人才不断壮大。

孙宇石本人正参与主持的“JY09”项目,是专门用于治疗 2 型糖尿病的自主研发药物,最难得的长效药物,它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可以很长,也就是说药效发挥的时间很长,这将会是在目前国内市场上同类产品中最长的半衰期,将减少患者的使用次数,极大降低患者的痛苦。目前,市场上的技术使常见的一    天注射三针的糖尿病药物减少到一周注射一次,但“JY09”将直接减少到 10—14 天用药一次,在国际上也达到了领先水平。

极其自律的孙宇石,每天早晨 7 点到岗,提前做好工作准备。在工作面前,他是个“细节控”。在同事眼里,他是个可靠的老师。在国产抗体药物自主研发生产面前,他是个称职的“护航手”。


榜样金句

任何科研和生产,都容不得半点马虎。——孙宇石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