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工作,总是让普通人觉得“高大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和常人有哪些不同,带着一系列的好奇,笔者走进了北京北华中清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走近了邢林林。邢林林,北京北华中清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一个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己任,致力于绿水青山打造的“环保人”。
“一辈子很短也可以很长,科研值得追求一辈子,我想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邢林林对笔者说。
2016 年以来,邢林林在污水处理、水环境综合治理等领域进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工程化应用等,参与过多种工业废水相关的方案、投标、运行指导等技术工作。她不断完善研发体系和机制,以技术创新为导向,面向应用,带领团队开发出多项先进技术,并逐步实现成果转化,有力地促进了生态环保技术进步,成了改善国家和地区生态环境的一名巾帼英雄。
申请专利19项 获百万资金支持
在 3 年多的时间里,邢林林带领 8 个平均年龄 30 岁的同事,组成一支攻关团队,为公司开发出黑臭水体治理技术、臭氧催化氧化技术、煤制气废水处理技术、高盐废水除硬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和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技术等,成功申请专利 19 项,目前已授权 11 项。获得公司、集团及业界认可,推动了公司研发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大大提升公司的技术竞争力。
提到管理经验,邢林林说,“虽然我们是 8 个人的团队,但是我们提倡的是全员创新。我们一方面开展课题研究,一方面也承担科研管理工作,很多的课题是根据我们实际需求来的,这样我们会和项目部、工程部或者运维部的人一起去开展这个课题,相当于虽然我们人不多,但是我们调动了更多人的智慧和劳动。”
2017 年,邢林林带领团队完成北控集团科技改革创新专项——基于污水和污泥处理的臭氧工艺技术的开发及综合应用,获 100 万元资金支持。紧接着2018 年,完成北控水务自主科技立项项目——“高盐工业废水除硬预处理工艺优化”,获 50 万元资金支持。联合申请并获批河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超声波除藻技术在饮用水安全保障领域的应用研究”。再接再厉,2019 年成功申请北控水务自主科技立项项目“智慧水务平台中的卫星遥感技术应用研究”,获资金支持 100 万元。在 2016 年—2018 年牵头研发鲁奇炉碎煤加压气化废水集成处理技术,该技术高效、低成本、流程短,实用性强。经中国循环经济学会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为煤气化废水实现零排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助力水污染防治攻坚
近些年来,邢林林坚持研以致用,注重研发成果转化,持续为公司输出实用技术。
作为公司南苑灌渠黑臭水体治理项目、水质强化工程的技术负责人,邢林林自主开发出黑臭水体组合治理技术并应用到北京市大兴区黑臭水体问题项目上,成功为该项目方案编制、报批、工程安装和运维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不仅完成了公司黑臭水体技术的储备,还实现了公司黑臭水体治理从无到有的跨越式发展。
现在,北京大兴区新凤河、大龙河、凤河的断面水质逐年改善,目前稳定达到地表 V 类水,达到北京市的考核要求。作为新凤河流域模型项目负责人, 邢林林先通过完成模型的开发、封装及项目应用研究,把该成果应用于新凤河流域智慧水务系统,通过利用科学、系统、定量的方法体系指导新凤河项目全时空管理,开拓了水环境项目智慧化管理的新模式。
此外,邢林林针对难降解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开发的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也已成功应用于辽东湾石化产业园污水处理厂项目,并在项目实施工程中不断完善升级,解决了工业园区污水回用的关键问题,实现绿色园区建设。针对农村污水分散、波动大的特点开发的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技术也在北京农村实现项目落地,不仅解决了农村污水治理和小微水体治理问题,还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累累硕果的背后,是邢林林和团队的历尽艰辛。“我们之前在新疆做过一个煤化工废水的中试项目。那里环境特别恶劣,就是戈壁,周边都没有什么人, 就那么一个镇。那个地方一年刮两场风,一场刮半年……”邢林林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和经历,她说:“遇到很多问题,我特别感谢我当时那个团队的成员。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大家团结一致,支持我的工作,最终这个中试项目啃下来了,做成功了,也达到了我们既定的目标。”
用一辈子精力做好一件事
环保这个行业需要从传统的污水处理设备工艺,跳出来去融合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科技内容使整个行业的智慧化程度提升,这样就达到一个高质量的环保,也就是智慧环保,这是最近邢林林的团队正在攻关的新课题。
邢林林介绍说,“我们最近在做这一块,力求今年底实现智慧环保并用在我们的项目上。但是这里面也有很多问题正在梳理,希望我们尽快把这件事情给做好。”
对于邢林林来说,她团队的大目标包含着一个又一个小目标,每一个都需要他们脚踏实地地推进,“目前的大目标就是我们在流域治理这一块有一整套的技术,可能针对在一些不同的区域需要做不同的调整,但是我们整个技术体系应用在流域治理上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并且我们在智慧环保上做一些提升,向行业最高水平不断迈进。”
不仅如此,近年来,作为公司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秘书长,邢林林从“抓体系、重对外、控节点、聚焦点、解疑难、补短板”六个方面不断夯实技术委员会工作,通过系统化的技术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公司技术水平。
邢林林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要求,对公司技术体系进行系统化梳理,组织编制公司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为公司技术发展画下蓝图;组织编制并颁布《水环境项目技术管理办法》《研发管理制度》等多项技术制度,推动技术管理精细化;组织开展技术标准化建设,通过技术方案和设计的标准化,实现了技术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在实践中完善项目重要节点技术委员会评审流程,实现对项目的总体技术把关,助力实现高质量项目;组织“政策沙龙”、“技术沙龙”及多项内外部技术交流活动,加强公司内外部交流学习,提升公司员工综合水平;推动研发平台建设,建设研发中心实验室和基于项目的研发基地,推动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环科院、新南威尔士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个高水平科研院所建立有黏性的合作,既推动科研院所科研成果落地,也为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企业技术跨越式发展,实现双方合作共赢。
“我觉得我们新时代的工匠精神还要加上开放、融合、创新的内涵。因为社会在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提升。只有在做好当下的同时,还要以开放的姿态融合新的信息,利用到现有技术的创新上,这样才能不断地去开发出新的技术来,不断地去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作为今年的北京市劳动模范,对于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邢林林有她自己的理解,“科研人要把一辈子都奉献在他所坚信的事情上,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在推的工匠精神,我要用一辈子精力,把这件事做好。”
榜样金句
一辈子很短也可以很长, 科研值得追求一辈子,我想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邢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