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高质量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 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场。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局,市药监局,经开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
医药健康产业关系国计民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是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双引擎”之一。近年来,北京依托雄厚的创新资源和临床资源优势,围绕人才、技术、企业、资本、监管、应用全方位提升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质效。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上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是跨国药企来华投资的首选地。2024年,阿斯利康、礼来、拜耳等8家外资药企集团在京新设研发或创新机构,这是对北京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和创新发展环境的信任投票。
为了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市委市政府作出高质量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的决策部署,通过广泛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速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打造高标准产业空间、推进监管技术创新等,构建国际一流的医药创新生态,进一步提升本市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度、影响力和开放发展水平。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及相关市级相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下面,我从基本情况、工作考虑和主要内容三个方面向大家详细介绍。
一、关于基本情况
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位于南五环两侧,南中轴以东、京台路以西部分。创新公园区位优势好,发展潜力大,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8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约300万平方米,已落地国家药监局6大中心以及6家外资药企研发中心。
二、关于工作考虑
一是打造医药健康产业全球创新合作典范。在全球医药产业创新版图中,中国的创新力量和市场机遇越发重要。赛诺菲、阿斯利康等一批国际头部药企主动加大在京投资,体现了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作为全球重要的创新枢纽城市,我们将在医药创新公园集中打造最优的国际化医药创新生态,为外资龙头企业和全球顶尖人才来京发展,以及我国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拓展业务,提供广阔空间。
二是打造医药健康监管和技术创新“试验田”。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强监管行业,其发展离不开临床、注册、入院等政策的不断完善。近两年,国家及本市监管改革纵深推进,为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将在医药创新公园发挥国家药监局六大审评中心集聚优势,开展监管技术创新,形成可复制的监管创新范式,为全国探索有益经验。
三是打造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竞争新优势。在医药创新公园集中打造产教医研一体的协同创新体系。抢抓全球人工智能突破的战略机遇,在医药创新公园围绕数智医生助手和药物研发,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集聚高校院所和三甲医院等优势资源,打造产教融合平台,加速医药健康人才培养。大力引进重磅企业、重磅品种,快速提升本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能级。
四是打造城市南部地区产业升级新引擎。在四轮城南行动计划的纵深推进下,本市南部地区已形成以经开区为龙头的高端制造集群,其中医药健康产业贡献了全市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值,正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选址南五环战略腹地建设医药创新公园,联动大兴临空经济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中日产业园等30余个产业园区,构建生物医药全链条产业生态,使南部地区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上述四点,也是建设国际医药创新公园的定位。
三、关于主要内容
《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两步走目标、四大功能区建设和六方面支持举措”。
第一,“两步走”目标。
到2027年,规划实施、园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功能布局框架基本成型,医工融合区相关高校、研究型医院等主体基本建成,新落地一批头部医药企业创新研发项目、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药械产品。到2030年,主体功能区全部建成,实现人才聚集、高效运行,作为全球医药健康创新合作枢纽和产业聚集地、医药创新人才创业第一站、人工智能赋能医药健康行业应用示范区、创新医药政策改革先行区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第二,四大功能区建设。
医药创新公园主要分为四大主体功能区,按照“一年一个节点、三年集聚成势”的节奏,压茬推进,后续逐步向周边区域辐射拓展。其中:总部集聚区集中打造国际化、多元化商务空间,服务全球顶尖生物医药企业总部和创新中心集中落地。研发转化区建设集研发办公、中试生产、产业配套设施一体化空间,满足企业创新产品研发、中试、规模化生产需求。医工融合区着力引入国内外优质“学、研、医”资源,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基地、研究型医院,提升医工学科科研攻关、教学实践、创新创业等一体化承载力。医药智造区主攻智能化、现代化标准厂房建设,吸引全球前沿创新产业化资源落地。
第三,六大维度22条举措。
聚焦协同性、实效性,为加快医药创新公园建设,我们会同科委、经信局、规自委、卫健委、药监局、医保局、人才局等近20个市级有关单位,提出了22条支持举措。
一是从规划建设、配套保障两个维度,构建产城融合新样板。聚焦“人城产”协同发展,以国际标准推进“类海外”创新生态建设。围绕专业人才需求,实施规划提级、配套提质、交通提速三大工程,提升区域规划建设标准、升级教育医疗文体商业配套设施、加快轨道交通路网建设,打造“15分钟生活圈”。
二是从监管创新、人工智能和医药健康融合创新两个维度,开创先行先试新范式。结合医药健康产业特点、新技术发展趋势、企业需求等,联动国家药监局审评机构,开展药械监管科技集成创新,加速创新药械研发上市进程;推动人工智能和医药健康融合创新,打造“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示范高地,支持数据跨境流通便利化改革,打造外资药企在华发展首选地。
三是从加大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支持两个维度,强化资源要素聚合。立足产业发展能级的提升,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人才的核心关切,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械发展,保障园区落地项目品质的持续提升。
各位媒体朋友,国际医药创新公园的建设,不仅是产业空间的拓展,更是发展范式的革新;不仅是北京南部的新增长极,更是健康中国的创新源。《实施方案》的印发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集聚优势资源,锚定目标任务清单化推进,早日实现建设蓝图。期待与全球创新力量携手,共同谱写生物经济的壮丽篇章!
记者提问
记者:全市支持医药创新公园建设的主要考虑是什么,市发展改革委具体有哪些举措?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林剑华:
医药健康产业在人工智能、基因细胞治疗等创新技术的推动下,正迎来新一轮产业变革和发展浪潮,北京作为医药健康领域的全球创新枢纽之一,需要抢抓机遇,正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内有国家药监局6大中心,已吸引6家外资研发中心入驻,处在南部地区医药领域顶尖高校和产业集群的汇集地。我们希望经过几年的集中建设,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形成南北呼应,打造双爆发点,与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等形成区域协同,为全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构建更加宏伟的发展蓝图。以上是主要考虑。
为此,市发展改革委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加强政策和资源统筹。北京高度重视医药健康产业发展,2024年、2025年连续2年,市级多个部门联合发布支持创新医药发展的32条措施,并出台合成生物制造、细胞基因治疗等领域专项政策,推出创新药械全流程服务的工作方案。我们将通过《实施方案》落实,推动全市研发、产业等政策系统集成落地,加强资源统筹,为国际医药创新公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2.支持专业化平台布局建设。充分利用“两重”和本市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等相关政策,支持在创新公园内集中布局一批专业化研发中试服务平台,支持能力加快提升、创新生态进一步完善。
3.支持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在医药创新公园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开展医工交叉研究等方面工作,加快培养一批贴近产业、服务创新的人才。强化人才引进支持,通过高水平生态构建支持全球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条件。
4.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加大对该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支持力度,高效、高质量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区域的承载能力和服务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