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榜样故事 | 张颖:让青春绽放在奋斗的底色上
时间:2023.04.10

张颖,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东南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一直在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从事机器人应用技术研发工作,至今已经15年,现在担任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信息技术室主管。

15年来,她攻克了多个安川机器人应用技术难题,及时解决了客户现场的燃眉之急。她带领团队,深入研究旧机器人产线数字化实施方法,开发出多个数字化应用样板工程,以及多款机器人系统的信息化管理软件,获得软件著作权5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并荣获经开区“爱企业的好职工”和“2022年亦城青年榜样”、“巾帼标兵”等称号。

图片

01

2008年,张颖通过社会招聘加入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开始了她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职业生涯。

十多年前,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技术并不发达,当时国内无相关资料可查,总公司的支持又不那么及时,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技术人员,张颖遇到了各种困难,她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迎难而上,在实践中摸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作为一名研发工程师,张颖长期深入一线,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在工业机器人研发或者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张颖做了许多有效的探索。

例如,客户要求在进行手机外壳打磨工艺时需要螺旋式摆动轨迹,而当时安川机器人只具备直线摆动功能,张颖主动站出来承担开发任务,大概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研究在机器人直线轨迹上叠加圆弧摆动,最终使机器人走出螺旋式的轨迹,大大提高了手机外壳打磨质量,并顺利将开发成功应用到数百台机器人上。丰厚的技术积累,让她在客户遇到技术难题时,总能以最快的时间顺利解决。

图片

此外,她开发的多个机器人智能展项,例如机器人魔方自动复原系统、机器人迷宫定制化生产线、机器人遥操作系统等,均成功亮相于各大展会及展览馆,不仅深受观众喜爱,且具有很高的行业引领作用。

为更好的实现国家两化融合战略,在信息化浪潮初现之际,张颖就独立开发了机器人焊接线追溯系统,率先取得了软件著作权,并迅速成功应用到几十条机器人焊接生产线。这一技术领先行业3-5年,极大地提高了机器人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随后,她又带领团队开发了装配线追溯防错系统及机器人生产线生产管理系统等智能化管理软件,在引领行业发展方向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助推中国“智造”数字化进程。

02

冬天,拿着示教盒的手冻得发紫,她也浑然不觉,紧盯着实验结果。不管是几百度高温的钢包旁边,还是粉尘飞扬的打磨现场,还是弧光刺眼的焊接工作站,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是她的工作台。

凭着孜孜不倦的钻研进取精神,张颖逐渐成长为公司研发核心成员。“工作十几年来,客户提出来的需求,只要能实现的,我都会全力以赴去解决。”张颖说。

图片

多年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研究,让她深知通过科技服务社会的责任重大,也始终坚持科技向善的理念,与同事们一道不断将机器人技术推广到各行各业。

在客户的生产车间,她看到无限重复弯腰搬东西的工人累得直不起腰;在中厚板焊接车间,她看到焊接工人长时间蹲在狭小的空间;在炼钢炉旁,她看到工人要不断到危险的钢包边上测温取样。她希望研发更多的机器人应用技术,拓展机器人应用领域,让人类从繁杂重复危险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她开发的机器人码垛算法,实现了牛奶箱不同垛型的自动码放;多层焊客户化软件,实现了机器人中厚板焊接程序的自动生成;机器人测温取样系统,利用激光传感技术,实现机器人精准位置的测温取样。

03

工作以来,张颖始终坚持“追逐卓越 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

不管是在火车上还是汽车上,不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客户现场有问题,她都会第一时间打开电脑,及时进行技术支援。

多少次她来不及回家收拾行李,直接奔往客户现场。多少个夜晚,为了抢工期,她带领团队通宵达旦进行机器人调试。

即使是和家人旅行的路上,亦或是正在和家人吃饭,只要客户或同事联系,她都会放下碗筷,打开电脑进入工作状态。孩子问:“妈妈,为什么你一直在工作。”她的回答是:“有很多叔叔这么晚还饿着肚子在现场加班,现在遇到困难了。妈妈得尽快处理,好让叔叔们早点下班。”

正是因为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即使在分娩的重要时段,她依然没有放下工作。刚生完宝宝,还在产房观察,她拿到手机第一件事就是回复同事未接来电,讨论技术问题。月子里,她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打电话给现场调试人员提供远程指导。休产假期间,她得知同事在现场调试不顺利,干脆带上几个月大的孩子,就让家人开车把她送到了调试现场。

2022年,张颖被评为“亦城青年榜样”,她说,“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也是我前进的巨大动力,我会在机器人应用技术开发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全社会实现智能制造,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希望大家都能踔厉奋发不负韶华

让青春绽放在奋斗的底色上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