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示
“新冠疫苗已在我市开放预约,名额有限,请立即前往xxx.cc预约接种(含家庭预约)。”近日,有些违法犯罪分子发送上述短信至居民手机上,蹭新冠疫苗的“热度”实施诈骗。记者提醒区内群众,在做好冬季防疫的同时要提高反诈防骗意识。
据国家卫健委消息,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全民均属免费接种,居民个人不负担费用。群众需谨防以接种疫苗为由的各种诈骗行为。
结合近日常用诈骗形式及有关部门提醒,记者总结了几个常见诈骗手法,群众可参考提防。
一是不法分子通过短信方式发布接种新冠疫苗的虚假链接,以登记、接种新冠疫苗为由,诱导群众输入个人基本信息,银行卡账号、密码及验证码,以骗取钱财。
二是以学校收取疫苗费用名义行骗。不法分子冒充老师,悄悄潜入学校的班级群里,以收取新冠疫苗费用为由,对群内家长进行诈骗。
三是假冒权威机构套取受害人信息。诈骗分子冒充疾控中心,发布新冠疫苗信息,引诱群众点击含木马网址的链接,套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
群众还需注意,不要在陌生链接输入公民个人信息;如遇到疑似电信网络诈骗,发现电信诈骗的违法犯罪线索,可拨打全国反诈中心预警专号“96110”,该号码仅用于反诈预警劝阻和防骗咨询,并非报警电话,如果遭遇骗局,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