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 普
冠心病突发事件多发生于冬季及早春,其发生率比夏季、秋季明显增多。根据北京地区相关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每年会有2个发病高峰,即11月~次年1月(冬季)、3月~4月(冬春之交)。在这两个时段,气温降低,寒邪易侵犯人体,所以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疾病的发作。
气温急剧下降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加,增加心肌耗氧量,使心脏负担加重;外周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儿茶酚胺分泌增多,易导致血管痉挛、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冠状动脉内血栓,导致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因而天气冷暖变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需做好必要的预防工作。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之主气,寒为阴邪,易伤心中阳气。寒性凝滞,使气血津液凝结,经脉受阻,血液停滞脉道,不通则痛(冷痛,遇寒加重,得温痛减)。另一方面,寒性收引,使得体内的气机收敛,起到收缩牵引的作用,寒邪客于血脉,脉道拘紧,易胸痹心痛。
专家指出,冠心病患者出现心慌、胸闷、心前区不适等先兆症状时,应迅速含服速效救心丸,切不可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后再含服。冠心病在急性发病时应争分夺秒给予干预治疗,以挽救心肌,保护生命。因此患者在发病时含服两次速效救心丸后,胸闷或胸痛等症状仍不能缓解时,应迅速就医,切忌反复含服,延误治疗。
融媒体中心记者 范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