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6G发展大会新闻发布会。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相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隗斌主持。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
2025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6G等未来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北京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作要求,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系统布局6G产业,建设了北京6G实验室,汇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全面推进6G研究与国际合作。2025年是6G启动标准研究的关键年,全球共同探讨6G标准走向,为实现“万物智联”注入强劲创新动力。
IMT-2030(6G)推进组主办的“6G发展大会”是国内6G领域技术覆盖最全面、专业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国际盛会,已连续成功举办了4届。很荣幸,2025年6G发展大会将首次在北京举办。本届大会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IMT-2030(6G)推进组共同主办,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计划于今年11月13—14日在北京经开区召开。
本届大会主题为“智联全球,共建6G技术创新生态”,将以创新推进6G全球统一标准制定为核心目标,汇聚应用创新与架构设计、技术攻关协同发展,深入开展国际交流,汇集海内外相关领域专家研讨面向2030年及未来的6G应用场景、系统技术体系、标准走向和产业研发成果等,凝聚全球智慧共商6G标准走向,构建开放包容的全球统一6G创新生态。
01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明确6G发展战略,启动先行先试,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集聚创新载体,全力抢占发展先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
聚焦6G发展需求,成立6G技术总体组,启动北京6G实验室建设工作,系统布局技术攻关、标准研究、企业引育与场景应用,初步形成“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协同发展格局,精准匹配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空间、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厚植创新创业土壤,推动6G与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四大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6G创新发展先导区。
二是加强政策集成。
2024年9月在全国率先发布《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4-2030年)》,2025年7月,北京经开区发布全国首个市级6G产业专项政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动6G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6G技术标准研究、核心产品研发、中试服务能力、场景应用赋能、融合创新生态等五方面,通过10项举措发力产业发展关键环节,提供全方位、全要素的支持与保障。
三是加强生态建设。
以6G实验室与龙头企业为牵引,与三大运营商建立联动机制,构建全方位全链条发展6G的态势。北部海淀区、昌平区发挥产学研机构汇聚优势,以信通院、泛联院、小米为首的龙头企业在标准与专利领域持续发力,形成6G创新研发基地;东南部经开区、通州区依托成熟的产业基础,引入中兴通讯等通信产业引导企业,打造新质生态区,形成6G产业基地。逐步构建起“网络定义终端、终端反哺网络、生态支撑发展、南北产研互动”的产业发展体系。
未来,我们将践行首善标准,着力为6G发展保驾护航,加快形成千亿级集群组团落地、万亿级产业生态培育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实践,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6G产业的核心技术策源地、高价值企业集聚地和行业解决方案输出地,为国家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贡献“北京方案”。
我们将持续擦亮“北京服务”,聚焦企业所需所盼精准施策,为企业快速成长营造更好生态,努力让大家工作生活更加便利,持续推动营商环境改革,不断形成新的“质变”,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大支持!我们也诚挚邀请全球各界人士,到北京考察交流、加强合作,共享机遇、共筑梦想、共赢未来!
记者提问
记者:刚才您提到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明确6G发展战略,启动先行先试,请问北京6G产业发展整体情况如何,有哪些亮点?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
北京市在全国率先明确6G发展战略,启动先行先试,出台多项政策措施,集聚创新载体,全力抢占发展先机。
北京市率先发布《6G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方案(2024-203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加快推动6G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相关政策,成立6G技术总体组,启动北京6G实验室建设的相关工作,按照“公专结合、天地结合、央地结合、京津冀协同”的总体思路,系统布局技术攻关、标准研究、企业引育和场景应用,初步形成“1个总体组+1个实验室+2个研发基地+2个产业基地”的协同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首先北京市多家单位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核心成员。
中国移动孙韬当选3GPP SA全会副主席、徐晓东当选RAN1工作组主席,中国电信龙彪当选3GPP CT全会副主席,小米集团陆克当选3GPP SA4工作组副主席,引导部分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相较于5G时代,在京企业代表首次担任3GPP RAN1工作组主席,该工作组在全球移动通信标准制定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参会规模最大、提案数量最多,直接决定着移动通信系统的底层技术架构和性能边界。
二是率先建设试验平台。
泛联院和中国移动建设6G小规模实验环境,并成功测试单用户8Gbps的6G网络。中国联通在延庆搭建低空实验网,研究通感一体方向的多基站协同技术。
三是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泛联院发布业界领先的6G原型系统样机,入选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中兴通讯北方总部从基础理论、无线技术、产品平台到系统网络,全方位开展核心技术布局,已形成30余项关键技术突破,发布原型机、卫星载荷、相控阵天线等十项技术成果。红山科技在超高速长距离太赫兹传输领域取得全球领先成果。银河航天解决卫星“翼阵合一”难题。
目前北京市有系统端中兴、终端小米两个龙头企业,有三大运营商与我市建立了联动机制,有6G实验室,有信通院,已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发展6G的态势。北部海淀区、昌平区发挥产学研机构汇聚优势,以信通院、泛联院、小米为首的龙头企业在标准与专利领域持续发力,形成6G创新研发基地;东南部通州区、经开区依托成熟的产业基础,引入中兴通讯等通信产业引导企业,打造新质生态区,形成6G产业基地。北京市逐步构建了“网络定义终端、终端反哺网络、生态支撑发展、南北产研互动”的产业发展体系。
记者提问
记者:请问未来北京6G产业发展有哪些规划?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国斌:
北京市将始终践行首善标准,从应用生态、核心技术、产业布局等方面着力为6G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需求为先,面向业务场景培育应用生态。
以商业闭环为目标,围绕市场-场景-业务-网络协同开展需求研究,梳理产业链核心企业,提前研判技术策略和演进路线,为6G商用筑牢基础。立足空天地一体通信等优势,发掘“杀手级”应用场景,培育全息通信、无人驾驶等典型应用,以应用端发力拉动产业发展,推动技术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二是技术为根本,系统化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
立足北京6G技术探索与产品研发,聚焦通感智算、空天地一体通信技术等关键方向,攻坚通信网络架构、新型频谱利用、智能信号处理等核心技术。全力推进6G核心通信设备研发,在下一代基站、卫星通信终端、高速率传输模块等领域突破技术壁垒,提升设备性能与稳定性。依托技术与设备创新成果,带动全息通信、无人驾驶、智能穿戴等产业的应用升级,助力6G产业生态体系构建与规模化发展。
三是协同为基础,多维联动优化产业布局。
充分发挥部市产业协同作用。纵向方面,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开展6G创新发展部市协同的工作要求,积极申报6G创新发展部市协同试点,打造一批“国家所需、地方所长”的地方项目。发挥地方示范带动作用,建设完备的6G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围绕技术产业攻关、成果转移转化、地方特色产业布局和6G创新生态构建等方面打造创新成果,形成“头雁效应”。横向方面,推动北京6G实验室统筹全市6G创新资源。建立健全6G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沟通协作平台,挖掘6G核心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潜力。紧抓运营商、中兴通讯、红山科技、中国星网、小米、银河航天等链主企业,通过组织产业链技术研讨形成“需求共商、技术共创、成果共享”的协作机制。
我们将持续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全球6G产业的核心技术策源地、高价值企业集聚地和行业解决方案输出地,为国家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贡献“北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