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进入倒计时,8月8日,全球目光将再次聚焦北京亦庄。这里不仅是机器人技术的“秀场”,更是产业变革的“试验场”——从技术产品的前沿突破,到九大标杆场景和竞技赛事的应用牵引,再到产业生态的集群化发展,北京亦庄正在构建完整的创新闭环。随着“具身智能”和“智能机器人”首次出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北京亦庄正以领跑者姿态,将政策东风转化为产业动能,推动机器人从“功能机械”向“智能伙伴”加速跑。
技术跃迁:从“钢铁躯壳”到“具身智能”
4月19日,“天工Ultra”在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中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资料图
在北京亦庄,机器人不仅能跑马拉松、踢足球,还能在智造、医疗、服务等各个领域大展身手,机器人正从“能执行”迈向“会思考”的智能化进阶。
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不仅需要“好身体”,还需要聪明的“大小脑”。就在今年3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北京人形”)发布全球首个“一脑多能”“一脑多机”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形象来说,“慧思开物”能让机器人长出“脑子”,是支持各类机器人与物理世界交互的开放平台,让机器人更好地具备具身操作能力和具身运动控制能力。“慧思开物”的应用不仅颠覆了传统机器人应用开发模式,也填补了具身智能领域在通用软件系统方面的空白,真正推动智能机器人从单一任务执行向复杂环境下的自主决策与执行能力跃升。搭载“慧思开物”,北京人形还在今年发布了“天工2.0”。
与此同时,优必选联合北京人形推出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天工行者,发布4个月,在手订单已达百台。值得关注的是,在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2上,该企业采用了全球首创人形机器人热插拔自主换电系统。该技术让Walker S2具备7×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无需人工干预或关机,只需3分钟就能完成自主换电。
此外,北京亦庄的机器人还在各领域崭露头角:长木谷ROPAHIP获批上市,国产AI骨科手术机器人实现全球领跑;大艾机器人自研国内首款AI自适应护膝外骨骼机器人,亮相香山和长城;捷杰西的智能钻井机器人实现我国油气钻井高端装备的国产替代;久秉机器人的煎饼机器人摊出科技范与烟火气……
场景突围:从实验室Demo到真实世界
技术再强,也要“接地气”。北京亦庄的策略很明确:用真实场景倒逼技术创新,助力智能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景。
今年2月,北京亦庄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正式全面开放亦庄新城场景资源,在两年内释放超万台、近50亿元具身机器人应用机会,其中超千台为人形机器人需求,并建设高端制造、教育教学、园林水域、产业园区、商业服务、医疗康养、电力巡检、市政管理、社区物业九大标杆应用场景。
在技术落地过程中,北京亦庄形成以赛促产新模式。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赵明国指出:“‘赛事经济’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增量新场景。技术挑战赛在真实应用场景出现前,可作为重要场景存在,甚至具备经济价值。”
今年4月19日,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在北京亦庄举办,这是竞技赛事,更是科技测试。“通过马拉松比赛,我们获得了大量的销售订单和线索,从没有订单冲到了行业的订单量第二名。”松延动力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姜哲源的这句感慨,生动诠释了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的产业带动效应。这场赛事不仅刷新了大众对“机器人竞技”的想象,更激活了整个产业链,让市场看到了商业化落地的可能。
两个多月后,2025RoBoLeague机器人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机超”)总决赛在北京亦庄圆满收官,这是国内首场机器人足球3v3 AI赛,也是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首场测试赛。“机超”的举办,也成为“科研催化剂”和具身智能的“终极考场”。大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加速进化公司创始人程昊表示:“AI自主决策、具备视觉传感器和多模态算法的机器人足球场景,也成为一个能够泛化到家庭、工业等场景应用的典型竞技场景。”
生态进化:从单打独斗到热带雨林
产业爆发离不开肥沃的土壤,北京亦庄正在构建一个“机器人创新热带雨林”——阳光(政策)、雨露(服务)、土壤(产业链)俱全。
在去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北京亦庄发布《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全球一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城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实施关键技术“占先”、核心产品“抢先”、应用场景“率先”、企业梯队“领先”、产业生态“争先”五大计划。
为更好地吸引和服务企业发展,北京亦庄还布局25万平方米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支持百亿机器人产业基金落地经开区等。其中,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园(亦庄)是北京市唯一的类人机器人育新基地,主要引进核心零部件、整机应用等方面的优质机器人项目,已集聚北京人形、优必选、星海图、长木谷、强联智创、灵足时代等头部机器人生态企业超50家。园区还打造了全国首个全品类机器人展示中心“机器人大世界”、落地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等。
如何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完成产品在研发过程中的专业技术验证和上市前的权威质量认证报告?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给出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检测认证一站式服务。自2024年8月落地北京亦庄以来,该中心已建成3米法的电磁兼容试验室和机器人智能化相关评价试验室,并与神州泰科、星石投资、具识智能等企业合作,持续完善、拓展实验室测试评定能力。目前,该中心已为北京华胜信安、海尔家庭机器人等企业提供检测、咨询服务,还对接乐聚机器人、龙湃AI、松延动力等企业,推广CR认证(中国机器人认证)服务。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总部)北京测评中心负责人李进表示:“我们能在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提供摸底性测试并给予整改方案和建议,待测试通过后能签发‘市场通行证’,助力企业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快速迭代。”
目前,北京亦庄已汇聚300余家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生态企业,打造“核心零部件+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1+6”产业体系,产业链规模突破百亿元,占北京市机器人产业的半壁江山。
在从机器人迈向智能机器人的转型升级期,北京亦庄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更是产业升级的试验田,一个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航示范新城正加速建设。自去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举办以来,北京亦庄持续打造机器人“大会+赛事+系列活动”矩阵,全力构建“高端、高频、高效”的机器人产业交流高地;随着今年大会的到来,北京亦庄又将带来哪些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看北京亦庄如何定义智能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