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健康论坛2025年北京会议即将启幕→
来源:北京亦庄 时间:2025.07.15

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年北京会议将于7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办。作为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的“领头雁”,北京经开区拥有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汇聚了全球顶尖的医药健康企业和创新机构,构建了开放包容的国际创新生态,这些都将为此次论坛的举办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和创新动能。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重点园区构筑产业发展高地

1752544664233.gif

△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

走进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现代化的研发大楼与高标准生产厂房错落有致,这里已成为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重要创新策源地。园区运营方北京亦庄国际生物医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能够为企业提供集研发、孵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服务平台,通过构建‘空间+服务+资本’三位一体体系赋能企业发展,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园区已吸引珐博进、博奥晶典、安诺优达等175家优质企业入驻,入驻率高达88%。企业创新成果显著:珐博进研发的罗沙司他胶囊作为首个由中国本土研发孵化的国际首创原研药,打破中国没有全球首创新药的历史;博奥晶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张耳聋基因检测芯片已为超700万新生儿开展遗传性耳聋的精准筛查;此外园区还有多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药物进入临床阶段,多个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填补国内空白。2024年,园区企业总营收突破52.6亿元大关,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以重点园区为支撑,按照“一园一特色”布局,北京经开区已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医药健康产业格局。除了定位为综合性医药产业集聚区的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经开区还在加快推进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建设,打造全球医药健康创新的合作枢纽;此外还有专注于细胞治疗领域的细胞治疗研发中试基地,致力于打造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则以新药研发为主要布局方向,聚焦创新药全生命周期研发生产,加速新药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转化进程;经海产业园三期则重点布局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AI+医疗”等前沿领域,填补经开区在高端医疗器械规模化生产方面的空白;天空之境产业广场则瞄准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兴领域,支持基因合成、蛋白表达等核心技术研发,成为经开区生物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据悉,目前经开区由政府主导的用于医药健康领域标准厂房共10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

全球创新资源汇聚

构建国际化产业生态

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全球化资源汇聚能力显著提升:拜耳开放创新中心在这里正式启动运营;阿斯利康宣布投资25亿美元建设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及首个在华疫苗工厂;美敦力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签约落地;辉瑞北京研发中心投入使用......这些全球医药巨头的加码布局,彰显了对经开区创新环境的高度认可。

1752544672040.gif

△阿斯利康。

“这项25亿美元的投资,彰显了我们对北京世界级生命科学创新生态系统有信心,对这座城市广泛的合作机会和卓越的人才资源有信心。”阿斯利康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Pascal Soriot)此前表示。“在北京扎根30多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这里日益优化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和持续完善的创新生态。”某全球领先医疗器械企业有关负责人同时表示。

1752544681779.jpg

△大艾机器人成功研发的国内首台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大艾机器人/供图

在国际巨头引领下,本土创新企业也展现出蓬勃生机。以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艾机器人”)为例,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创新企业,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台下肢康复外骨骼机器人,相比传统康复模式,使用该设备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可提升30%—40%,自主肌力增加2—3个等级,康复周期明显缩短,显著降低长期护理成本与家庭照护压力。

“为推动先进康复技术惠及更多人群,我们还推出了面向家庭用户的亲民版产品,通过模块化设计与具身智能技术,使设备更加轻便、价格下探至医用版的1/10,并配套线上康复指导平台,让用户在家即可享受专业级康复训练。目前该产品已覆盖国内10余个地级市。”大艾机器人运营经理赵鹏程介绍。

政策体系持续完善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扎根经开区多年的企业,我们深切感受到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支持不是‘空中楼阁’,而是一套能切实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组合拳’。”赵鹏程在接受采访时感慨道。近年来,北京经开区不断优化医药健康产业支持政策,通过扩大覆盖范围、提高支持力度、简化申报流程等措施,持续激发创新活力。例如不久前新发布的“医药健康20条”,在创新药临床研究方面,支持范围由原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扩大到化学药、生物药等更多领域,并新增对2类改良型新药、新兽药的支持;在医疗器械领域,新增对获取二、三类医疗器械证的奖励,鼓励企业增加产品开发投入;对企业引入的重大品种,三年支持金额最高可达7500万元。

这些区级政策与国家级、市级政策形成有机衔接,构建了多层次的政策支持体系。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出台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研发、市场准入、支付保障等关键环节,构建了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如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商保创新药目录内药品不计入基本医保自费率指标和集采中选可替代品种监测的范围等,通过多重举措激发创新活力。北京市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推出32条创新举措,深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将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试点范围扩大到医疗器械,同时优化临床应用环境,加快创新产品市场准入。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为北京经开区正在全力推进建设的国际医药创新公园量身定制发展蓝图,明确到2030年,国际医药创新公园主体功能区将全部建成,并通过六大维度22条具体举措,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药创新高地。

“我们将以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北京经开区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经开区将继续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和创新引领作用,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布局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二是促进跨界融合,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三是完善临床转化体系,打通从实验室到病床的“最后一公里”;四是深化国际合作,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健康创新集群。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