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经开区企业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箭航天”)研制的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迎来第100台下线,标志着我国民营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了从“单台突破”到“批量制造”的跨越,率先迈入“三位数时代”,对推动我国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
作为新一代可复用火箭的核心动力单元,液氧甲烷发动机是当前国际航天前沿技术的关键领域。蓝箭航天目前已经成功下线的100台液氧甲烷发动机,涵盖了天鹊、天鹊A、天鹊B三大系列,具有推力强劲、结构轻巧、调节范围广等优势。值得一提的是,天鹊系列是全球首个实现入轨的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B对标世界顶尖水准,在结构一体化、推力性能提升、智能制造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天鹊系列发动机:TQ-12B(左一)、TQ-12A(左二),TQ-12(右一)。
去年9月,蓝箭航天成功完成朱雀三号可复用火箭十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任务。目前,朱雀三号动力试车箭已完成整箭装配,进入到地面试验和飞行验证的关键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首飞,有望成为我国第一枚可回收火箭。朱雀三号采用“9+1”共十台发动机配置,可实现一子级回收重复使用。
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
此次第100台发动机顺利下线,标志着蓝箭航天已具备支撑高密度、低成本、可复用商业发射的工程化能力,为朱雀三号首飞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我国商业航天进入常态化发射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蓝箭航天已形成覆盖设计、制造、装配、热试等关键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建成全国领先的液氧甲烷动力制造基地和热试中心,累计完成6.8万秒大推力发动机热试验证,仅发动机(动力系统)累计相关发明101项,其中已经授权发明专利71项,天鹊系列核心技术于2024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2018年打下第一根桩基,到2025年百台发动机正式下线,我们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从‘零起步’到‘规模量产’的跨越。”蓝箭航天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蓝箭航天将持续提升技术自立自强能力,推动液氧甲烷动力系统迭代升级,加快可复用火箭工程化落地,为建设航天强国、支撑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