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公里马拉松智慧矩阵解锁人机协同“科技新范式”
来源:北京亦庄 时间:2025.04.18

微信图片_20250418091755_副本11.jpg

当科技邂逅体育,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给出了答案。

赛事组委会全力打造数智化指挥调度系统,集赛事要素管理、路线管理、动态监测、视频巡检、人员调度、高效指挥等多元功能于一体,首次把马拉松搬到了线上,实现了一次全要素、全流程、高精度、高效率的“孪生马拉松”,为赛事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千里眼+顺风耳!赛事状态尽在掌握

充分利用经开区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的路侧感知设备,结合高精度三维实景数据,实时融合引导车、配速员手环等智慧监测设备,实现全国首个天、空、地、人一体化动态赛事跟踪监测。在短短21公里的赛程里,可以随时跟踪引导车的轨迹,全面掌握赛道周边人口热力、车辆流量等情况,精准跟进各种配速队伍选手和机器人赛队的周边动态。经开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快速构建了一双赛场‘千里眼+顺风耳’,线上就可实时、准确掌握赛事进程,为赛事安全保驾护航。”

智能巡检员“上岗”!AI守护赛道

在万人同场竞技的马拉松赛事中,选手突发倒地、晕厥、铁马倒地等意外突发事件是最大安全挑战之一,以往依赖现场志愿者目视巡查的传统方式,难以覆盖全赛道。为此,组委会通过视觉大模型技术,自动识别人员倒地、烟雾预警等6种突发事件,并智能匹配该路段的段长,及时进行事件派发。智能巡检员”每隔几分钟,就可以对马拉松全线周边进行自动巡检。

实时动态调度!资源保障精准“投送”

起终点、医疗点、补给点……在赛道沿线的20余个关键点位,10余个重要区域,在数智化指挥调度系统的“魔法”调度下,化作互联互通的重要载体,以时间维度为链条,利用“京办”统一门户,将医疗车、存衣车、摆渡车、转运车、物资补给等就绪或到位情况,以及媒体、志愿者、段长等定位信息,实时呈现在指挥大屏上。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致力于为赛事调度打造一个全覆盖、全要素的调度网络,时空、人车、活动状态等数据在此交汇,让赛事资源调配与指挥可以实现‘秒级反应’”。

“双智城市”深度融合!

高效搭建背后的“亦庄速度”

面对赛事复杂场景的严苛考验,经开区依托大模型、大数据、大算力构建的智慧城市“数据底座”,快速在两周内搭建了这个高精度、全实时、全要素的调度指挥系统,这种“亦庄速度”的背后,充分展现了“双智城市”融合示范的巨大潜力。本次赛事系统相当于检验经开区“双智城市”建设实效的“试金石”。经开区坚持“应统尽统、以统为主”原则,前瞻性夯实“网、云、算、感”四大基础设施,系统性构建了大数据平台、大模型平台、数字孪生平台三类共性平台,为赛事系统搭建提供了坚实保障。

从实时监测到智能巡检,从动态调度到高效指挥,21公里的赛道上,科技与体育的融合只是起点,经开区以此为契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更深层次迈进,让科技力量真正惠及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