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行百业,因匠心而蓬勃;时代浪潮,因匠心而澎湃。2025年4月8日是经开区第四个“亦城工匠日”,当天,以“亦匠亦心 智领未来”为主题的工匠日活动举办,10名第二届“亦城工匠”名单正式发布。
为大力传播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打造更多知识型、技术型、科技创新型高新人才,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在经开区加快发展。经开区总工会特在公众号开设专栏,刊登这10名第二届“亦城工匠”的事迹。
今日推出第一期:创新突破·定义未来。
以基因科技突破艾滋病防治困境
北京诺赛基因组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 张延明
长期以来,国内艾滋病病毒(HIV)耐药数据分析严重依赖国外软件和数据库,存在数据安全、服务器不稳定等问题,研发分析软件和建立中国自己的“HIV耐药数据库”迫在眉睫。作为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张延明带领团队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建成了《基于基因组学的重大传染病智慧防控平台》,率先将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于HIV的重组分析、亚型鉴定和耐药分析等领域,相关工作获批授权技术发明专利3项。目前,他正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协助建设中国特有的“HIV耐药数据库”,解决依赖国外数据库的“卡脖子”难题。
张延明跨学科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等知识,并与工作巧妙结合,解决遇到的诸多难题。他自学大型服务器应用技能,搭建了公司高性能计算集群,成功部署了带领团队建立的20余项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累计完成1.4万例样本的数据分析,并完成5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基于公司业务需求,他研发了人类全外显子组变异检测、肠道微生物检测、龋齿口腔微生物检测等基因检测产品,累计为5.2万人提供服务。
让中药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新颜
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 中药项目负责人 陈明霞
陈明霞自幼在中医世家长大,作为深耕中医药研发领域的一员,在中药研发的道路上,她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她参与过多项原创性中药新药研发,获得中药新药临床批件2项,其中便有她的绝技绝活——一种高纯度松果菊苷原料及片剂的制备方法。在她的带领下,团队通过一系列复杂工艺,成功制备出了有效成分含量高达95%以上的松果菊苷原料。研发的松果菊苷原料及片剂,产品上市后将填补国内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空白。
中医师承是传统医学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作为经开区“名师带徒项目”的名师和“斯利安匠心创新工作室”领军人,陈明霞积极参与“传帮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科研人员,多人获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也为企业创造了多项科技产品。她本人先后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首都最美巾帼奋斗者等多项荣誉。
深耕航天领域不懈创新
九州云箭(北京)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液体火箭发动机总工程师 黄仕启
在航天领域深耕十六载,黄仕启将丰富的业务知识与公司产品设计、研发及试验紧密结合,研制的10t级“凌云”、70t级“龙云”液体火箭发动机产品,可重复使用性能居国内领先水平。2024年6月23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完成了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首次十公里级垂直起降飞行试验,这是国内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最大规模的垂直起降飞行试验,也是国内自主研制的深度变推液氧甲烷发动机在十公里级返回飞行中的首次应用。而试验中使用的发动机,正是黄仕启负责研制的“龙云”发动机。
火箭发动机被誉为火箭的“心脏”,其精密程度要求极高,任何微小的差错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黄仕启带领团队在4年的时间里,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精细的把控,历经了多次“从零开始”,进行了上百次试验、分析和改进,最终创新性地突破了“多机并联”“主副双路火炬电点火系统”及“推力深度调节”等多项技术难关,使我国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研制迈出重要的一步,缩短了我国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