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诉求量同比下降89.4%!北京经开区“每月一题”提升群众幸福感
来源:北京亦庄 时间:2024.09.04

“民生为大”,群众关心的事就是最重要的事,今年,北京经开区依托“每月一题”,以群众“急难愁盼”为切入点和突破口,聚焦2023年经开区12345热线诉求较高的新房房产证办理、集中供热、食品安全问题,深入开展系统化的专项治理,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让群众房有所证、住有所安、安有所护、居有所乐,切实享受到现代化建设成果,过上更好的生活。

房有所证

1.3万户居民喜提“大红本”

“拿到不动产权证的‘大红本’,心里的石头才算是落了地。”招商臻珑府小区居民王先生说。

受部分原因影响,楼盘延期交付导致新建商品房不动产权证办理滞后。2023年11月,北京经开区累计产生了27个项目1.4万余套的新建商品房不动产权证办理需求。

“当时招商臻珑府有400多户业主着急办理不动产权证,有些涉及积分落户,很着急。”开发商招商局地产(北京)有限公司客服经理贾会新说:“不动产登记大厅安排了批量办理,户主准备材料齐全一批就办一批,不到一个月,业主们就都拿到了不动产权证。”

图片

△不动产登记大厅。郑丽华/摄

“批量办理”正是北京经开区的核心解决方案。新建商品房不动产权证办理,涉及项目多,办证需求量大,业务办理流程复杂,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土地储备与建设服务中心抽调人手成立“工作专班”,通过与开发商、代办企业建立沟通群,提前获取大家的业务办理需求,并列明材料清单、组织培训,以提升材料一次性通过率。同时,将受理、初审、复审、登簿、制证、办结的业务流程进行拆解,由党员带队,重点攻破,全面提升服务质效。

“受理、初审、复审是整个业务办理的关键。我们对专班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在不动产登记大厅开设了2个专窗受理业务,在后台同步设置多个初审岗和复审岗加快推进业务办理。同时设置了一间录入室,支持开发商和代办企业进行信息预录入,并安排专人为他们提供指导答疑。”工作专班负责人说,“人员分配会根据业务量的多少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覆盖、满足大家的业务办理需求。”

图片

△中介机构录机室。郑丽华/摄

截至目前,北京经开区已累计完成1.3万套新建商品房不动产权证的办理,平均每天办理90套。接诉即办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京经开区新建商品房不动产权证办理的相关诉求量较去年同期下降89.4%,“每月一题”专项治理成效显著。

住有所安

全面提升“住”的品质

今年,北京经开区依托“每月一题”专项治理,在持续、全面提升“住”的品质上下足了功夫。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进一步筑牢电梯运行安全保障,对69个小区进行了检查,发现安全隐患19项,并全部整改。”商务金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对北京经开区1.7万余部电梯进行了风险等级评估,年底前将持续进行覆盖式检查和抽查。

图片

△电梯监管检查。郑丽华/摄

为了让群众安全、温暖、舒心过冬,城市运行局组织开展供热锅炉房专项检查和地下管线老化更新改造消隐工作。“我们对全区19家供热单位的47座锅炉房进行了全面检查,发现安全隐患问题149个,均已完成整改。”城市运行局市容环境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包括郁金香舍社区管线改造、贵园热力锅炉房循环泵改造等在内的62个改造项目已完工,累计改造供热管线长度约6.36公里,还有12个改造项目正在有序推进,预计今年11月全部完工。

图片

此外,在提升居住环境秩序方面,荣华街道成立了施工作业噪声扰民专项治理工作小组。“截至目前,我们共开展各类检查900余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4起。”荣华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集中整治,今年以来,施工作业噪声扰民类诉求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4.8%,有效净化居民居住环境。

安有所护

全力保障医、食安全

北京经开区将高频诉求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切入口,主动向前一步,全力守护,为群众营造良好的就医、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截至7月底,北京经开区爱育华医院、陆道培医院等四家医院总门诊量21.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0.2%。为切实保障群众获得优质、高效、便捷的诊疗服务,社会事业局不断强化医疗秩序管理,邀请医政、卫监、临床专家组成联合督导组,对各医疗机构医疗流程、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等进行8次全面检查。推进区内医疗机构与114预约挂号平台直连,实现检验检查报告、医疗影像一键上传、查看。同时,组织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开展各类培训41场,围绕预约、就诊、住院、护理等就医全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

北京经开区将食品安全作为今年的专项治理重点工作之一。商务金融局从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入手,通过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加大监管力度、组织行业培训、通报问题企业等,督促相关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经营行为。截至目前,已对1150家区内便利店、商场超市、餐馆门店等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发现涉嫌违法违规线索89件,已移交相关部门处置。

“街边的无照游商是我们今年治理的重点。”博兴街道执法队负责人介绍,聚焦学校、工地、医院门口等无照游商高发点位,博兴街道在集中整治的基础上,还与通州、大兴跨区域联动,采用台账共享、联合打击等工作模式,进行联防联控,持续巩固治理成果严防反弹。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整治186次,查处擅自摆摊设点行为326起,暂扣无照经营非机动车188辆,劝离无照商贩680余起,基本实现主要大街、重点点位无照游商问题“动态清零”。

图片

△游商治理。

居有所乐

丰富居民业余生活

目前,北京经开区实现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96%,城市绿地面积1829.39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93平方米,成为全国唯一入选“无废城市”试点的国家级开发区,是一座宜业宜居“花园里的新城”。

“经调研,有些口袋公园因建设时间较早,已经无法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城市运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对河西区X10、X11、X83、X85、X86、X87、X88地块的口袋公园进行升级改造,总面积10.51公顷,预计年底之前完工。

图片

△X86地块施工现场。郑丽华/摄

除了升级改造口袋公园,开展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治理则是北京经开区在保障居民业余生活方面“亮”出的又一实招。

“为防止健身卡还没用完商家跑路的情况出现,我们督促涉及预付的商家与银行签订资金监管协议,在银行建立资金监管账户。”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介绍,消费者预付款后,银行将按照课程时长,对预付资金的40%-100%进行监管,消费者消费后再按比例转到商家,保护消费者权益。目前,北京经开区涉及预付式消费商家共100家,已有86家开设资金存管账户,预计8月底完成资金存管账户全覆盖。

此外,对于新增体育培训机构,社会事业局围绕业务资质、人员配备、管理制度、资金监管账户、场地租赁时长等进行“前置审查”,满足条件才予以发放营业执照。

“民生服务没有止境,我们将继续以‘每月一题’为抓手,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扎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以实干、担当书写经开区亮眼的‘民生答卷’。”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