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京经开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抓手,“亦庄榜样”选树活动自2018年以来,影响力、覆盖面不断扩大,被表彰的榜样人物覆盖全区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各个领域。“2024亦庄榜样”主题活动于今年5月份启动,经过前期广泛征集,目前已进入月度评审阶段。
继上次3位由经开区团工委评选的“2023亦城青年榜样”上榜外,本次又有2位上榜,让我们一睹青年风采感受奋进力量!
锐意进取,提升专业,服务百姓
曹云松
曹云松,男,汉族,198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医临床博士,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经开区院区综合办公室副主任。
曹云松主任参加义诊活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 锐意进取,提升专业,服务百姓 曹云松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任劳任怨,兢兢业业,致力于肾病、脑病的研究与治疗,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他运用中医药理论诊疗疑难疾病,效果显著,专家门诊量位居前列,近三年门诊量达一万四千余人次。他已成功申报并负责失眠专病门诊,总结出肾虚痰扰的病机,诊治失眠患者已达数千人,受到患者一致好评。曹云松的业务量突出,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医院和经开区的各项荣誉。 曹云松主任参加人民网健康知识讲座。 推进中医药发展,融合科技创新 曹云松积极推动中医药发展,担任多个医学会和专业委员会职务,多次在国家级、北京市比赛中获奖。他主持参与多项省部级、国家级课题,发表多篇重要学术论文。同时,他热心公益事业,已援助100多次公益项目和筹款活动。曹云松还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为开发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参与了“5G+中医诊疗康养舱”项目,致力于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实现经验传承与创新。2021年他在冬奥会期间担任医疗保障任务,全力保证参会人员医疗安全,为冬奥会的顺利举办作出了贡献。 新时代的铁娘子 孙倩倩 孙倩倩,女,汉族,1990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研发部电力电子研究室主任,全国变频调速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8)委员,北京市“千人进千企”专项行动产业特派员。 “百炼成钢”的铁娘子 孙倩倩从事国产大功率电气装备研制十年,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实现数亿元技术成果转化,曾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经开区2024年百姓宣讲比赛一等奖”,获评“首都劳动奖章”、“亦城青年榜样”、经开区“青年岗位能手”、“爱企业的好职工”、“巾帼标兵岗”等荣誉称号。 以“硬实力”为绿色钢铁保驾护航 2021年2月,我国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短流程项目在攀长钢落地,孙倩倩带领团队在短短8个月内,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套直流电弧炉柔性电源装备,解决了IGBT并联均流、大电流下的涡流发热和电动力等核心技术问题。2021年12月30日,装置在攀钢集团长城特钢进行点火热试,一次性热试成功。新装备的投入缩短冶炼周期20%,减少碳排放70%以上,运行成本显著降低,这一创新成果彰显了团队的“硬实力”,为绿色钢铁保驾护航。 孙倩倩(右)与同事在进行样机调试。 用“硬作风”为项目执行竭尽全力 2022年2月,孙倩倩团队再次中标云南玉溪仙福钢铁52t电炉产能置换升级改造项目,该项目柔性电源额定功率58MW,额定工作电流高达116kA,是我国单体最大功率的直流电弧炉柔性电源应用案例。她“硬作风”推进云南玉溪仙福钢铁项目,项目已投产,累计高效炼钢3000余炉,这是全国最大的采用柔性供电的直流电炉,为推动钢铁行业高效、绿色生产树立了新的标杆。 孙倩倩(前右)与同事在攀钢项目现场庆祝热试成功。 守“硬信念”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孙倩倩在岗位上不断创新,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可靠性10kV动态飞轮UPS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斩获国际储能应用创新典范TOP10大奖。还参与“冶金工业高压变频调速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应用”成果研制,累计为用户节省投资约3.2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00万吨,研究成果获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此外,研究成果“CISDIFlex系列直流电弧炉柔性电源装置”获北京市金桥工程种子资金、北京市创新工作室创新助推资助、北京市经开区青年拔尖项目、中国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 研发无极限,创新无止境。未来,孙倩倩同志将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的“根”与“魂”,在强国复兴之路上,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