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经开区的绚丽画卷上,总有那么一些年轻的身影,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以理想为灯、担当做伞,用拼搏的汗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他们有的是科研领域的佼佼者,有的是创新创业的领头羊,有的是社会公益的践行者,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力量,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亦城青年”。
为纪念五四爱国运动105周年,经开区团工委开设“亦城青年榜样”专栏,讲述10名亦城青年的奋斗故事。今天推出《孙建国:以匠心守初心 以实干谋发展》。
本期亦城青年榜样
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新能源动力总成高级主任工程师
孙建国
成绩单
1. 2023年,获北京奔驰第一届创新大会金奖。
2. 2023年,担任北京市产业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北京奔驰新能源智能制造职工创新工作室负责人。
3. 2021年,获京津冀科研院联盟优秀成果科技创新三等奖。
4. 2021年,获评亦庄经开区“亦麒麟”优秀人才称号。
5. 2020年,获评第十四届北京发明创新大赛“北京市创新大工匠”称号。
6. 获评2018-2019年度中国最美汽车人称号。
7. 获2018年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星辉大奖。
精益求精 助推企业提质增效
“小的时候,我经常看到父亲在专注地设计图纸、计算数据,从那时起,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长大后想要成为父亲那样精细专注的人,家庭氛围的熏陶以及对汽车的浓厚兴趣,为我今后的职场奠定了基调。”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动力机械及工程研究生专业的孙建国向我们介绍道。从2015年加入北京奔驰起,他立足一线发动机与电池生产,扎实奋斗,努力汲取行业经验,从一名工程师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负责人。
2017年,在担任发动机冷测试工程师期间,孙建国主动担负起某新机型测试改造项目的重任,承担测试程序编写等任务,并首次创建机油尺液位及喷油嘴监控程序,完成冷试MTM线平衡改造项目,为新机型的成功投产做好准备,参与完成的《智造·先进制造技术引领下的精益质量控制》课题,获评“第十三届清华IE亮剑中国创新方法大赛”三等奖。
2021年,他作为公司首批生产技术专家前往电池供应商进行驻厂支持,深入学习电芯技术,支持导入梅赛德斯-奔驰精益生产体系,帮助合作伙伴提升工业化能力,助力电芯产线和模组电池包线设备综合效率提升41%,满足梅赛德斯-奔驰全球产能要求。同年,在担任电池测试工程师期间,孙建国联合七个业务部门,开展构建数字化电池测试分析平台项目,围绕动力电池测试台架硬件设备问题解决、软件工程变更、电池故障诊断分析、产能提升等方面,建立全方位的工作包,通过自主创新和数字化手段实现测试设备综合效率从70%提升到98%,累计节约达200万元/年。
实干创新 加速企业战略转型
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北京奔驰高度重视创新工作,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顶层设计总体布局,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孙建国联合广大工程师立足岗位抓创新,对工作中所有可以进行工艺改进、效率提升、流程升级的事项开展创新探索研究。
面对电池电子电器诊断效率低的问题,他通过自主设计和研发,开发出电池模组诊断系统,精准读取模组内部电器信号,从而实现快速诊断和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电池故障智能诊断系统,打破测试与返修之间数据孤岛现象,提升35%分析效率,项目获得北京奔驰第一届创新大会金奖。
基于以上创新方法,孙建国在科学发明、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优秀成果,先后获得国家专利7项和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省部级论文14篇,并多次受邀参加世界内燃机大会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受到行业专家学者的认可和支持。
开拓进取 赋能企业长远发展
作为新能源动力总成高级主任工程师,孙建国联合团队成员积极探索数字化手段,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首个数字化电池工厂平台,建立起数据设备和操作人员三者为一体的数字化生产体系。同时,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搭建首个高压安全培训体系,创造性地将动力电池产品三维数模嵌入系统,大幅提升高压安全培训效率。
为助力公司电动化转型,在公司工会及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下,他与团队构建起技术创新攻关、人才培养及合作交流为一体的新能源创新工作室,搭建“3+X”新能源创新中心运营体系,围绕虚拟现实技术高压安全创新、数字化生产制造过程创新、绿色可持续创新、面向未来数字化生产线技术四个方面开展积极探索,为企业的长远发展赋能加码。2023年,工作室从全系统765家职工创新工作室中脱颖而出,获评为北京市首批产业级职工创新工作室。
面对“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引领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作为北京奔驰年轻工匠的缩影,孙建国和广大青年工程师一起秉承着“行则致极”的企业精神,立足生产实际,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助推公司在“电动化、数字化、低碳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谱写新的篇章,继续秉持梅赛德斯-奔驰统一标准,为消费者打造最令人向往的卓越星徽座驾,为首都汽车工业持续向高精尖转型升级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