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庄“一揽子”政策擘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来源:北京亦庄 时间:2024.02.02

2月1日上午,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北京亦庄‘一揽子’政策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新闻发布会。北京经开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孔磊,工委副书记、组织人事部部长于淼,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磊,管委会副主任刘力出席会议并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图片

会上, 孔磊介绍了2023年北京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成就,发布解读了经开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若干措施》《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新药智造”产业高地行动计划》《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打造国家信创产业高地三年行动方案》及《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商业航天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促发展”的产业规划及配套政策。

“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媒体记者关心的重点,孔磊表示,北京经开区在全市率先编制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以更广的政策惠及面、适合的补偿力度、恰当的备案和补偿申报,以及更有效的总负债控制等服务,面向合作银行机构内存在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项目给予风险补偿。未来,经开区将持续完善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切实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获得感。

于淼围绕经开区人才创新举措回答记者提问。他说,经开区已形成以百名顶尖、杰出人才,千名行业领军人才,万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为代表的高质量发展人才雁阵。一直以来,经开区始终坚持将人才作为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出台“人才十条”2.0政策,聚焦“平台、资源、主体、人才”多个维度,打造有温度的人才政策体系。“同时,我们还着力构建了高品质‘人城产’融合环境,在住房保障、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等方面提升各领域人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于淼表示,未来,经开区将持续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环境,推动人才成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引擎、生成新质生产力的最活跃因素,把人才“第一资源”真正转换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北京率先打造人才高地不断贡献“亦庄力量”。

王磊围绕信创产业发展作详细解读。他表示,北京经开区集聚了全国90%以上的信息技术头部企业,目前产业链已实现全链贯通、自主体系基本成型的发展态势。下一步,经开区将从加强政策引领、深化场景应用、优化产业生态、强化要素保障四方面发力,加快打造信创产业集聚“强磁场”。同时,作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北京经开区在以台湖区域为核心的32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打造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数据要素集聚区、数据产业发展高地,助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刘力就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创新举措进行介绍。她表示,依托近期出台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经开区以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为导向,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平台服务、园区建设与生态建设五方面,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集成应用新高地和产业生态示范地。“在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我们也将围绕更多细分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与重要环节,不断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全球‘新药智造’产业高地建设。”刘力说。

据介绍,2023年,经开区稳住高精尖产业基本盘,取得了工业总产值总量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首次突破千亿大关、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位居全市第二等发展新成效。今年,北京经开区还将出台或升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合成生物制造、机器人、科文融合、营商环境、科创二十条、职业能力提升等至少9项政策,从产业发展、企业服务、人才保障等多个领域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助力企业扎根亦庄发展、做大做强。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