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期间,来自经开区的委员聚焦高精尖产业和民生福祉,积极为北京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主席安春玲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问题,提出优化养老护理人才队伍,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安春玲介绍,我国现有老年人口2.67亿,老龄化率约为18.9%,有超过4000万的失能及半失能老人。但据民政部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仅有50余万名养老护理员,且多为40—50岁农村进城务工和城市失业下岗人员,养老护理员数量不足且素质普遍不高,难以满足新时期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
其次,《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虽已颁布,但养老护理服务标准体系尚不完善,没有适应的配套制度,相应的效益评价不能实现。全国各地缺少对养老服务品质量化、可考核的标准,导致养老服务水平难以有效提升。
再次,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协同不足,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模式和良性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养老护理员容易出现职业规划不清晰、对未来前景产生迷茫的情况。为此,安春玲提出三方面建议。
拓宽养老人才培养途径
坚持就业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完善贯通“中职院校——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研究型大学——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养老护理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同时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医养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兼顾养老护理员的存量和增量。
统一养老护理服务标准
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优化养老服务地方标准体系。明确老年护理服务专业人员培养模式、典型工作任务及课程体系建设、制定养老护理员评星办法,为养老护理员提供客观评价标准,激发从业人员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行业生态。
加强联动合作建设机制
加强政企合作和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探索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入职补贴制度,完善对养老护理人员培训机构的补贴和免税政策,依托政策支持,助力企业形成创新、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压实监管责任,实现民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不同部门之间监管信息互通、结果互认,形成监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