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20项关键技术突破!北京经开区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北京亦庄 时间:2024.01.17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23年度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经开区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实现20项关键技术突破,完成18项关键工艺、设备研发。2024年,围绕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动国际科创中心主平台建设目标,经开区要全要素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能力,重点围绕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突破一批战略性引领性技术,形成不少于10项前沿创新成果。

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北京亦庄首个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平台投用;小米汽车今年上市……实际上,无论是去年高精尖产品的不断涌现,还是今年新年伊始企业首创、首飞、首秀的不断开启,都是经开区在科技创新持续攀高,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色。

图片

△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遥一)海澜之家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

专注创新  高精尖产品打破国外垄断

高新突破,首在科创。

随着企业科技创新的加快突破,一个个高精尖产品在北京亦庄加速涌现,打破国外垄断。

几天前,安诺优达基因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的“染色体非整倍体及基因微缺失检测试剂盒(可逆末端终止测序法)”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这是中国首个基于二代测序方法学、产前‘染色体非整倍体及微缺失’的检测试剂盒。

图片

△CNV-seq检测试剂盒。

一个月前,由青藤云安全自主研发的中国首款全栈信创主机安全产品——千载,通过部署国产化组件的控制台,可实现对信创操作系统和非信创操作系统的统一管理,并适配了信创环境的资产清点、漏洞补丁扫描、信创系统入侵检测等能力,在满足自身信创要求的前提下,最终实现对信创和非信创主机安全统一管理。

创新“基因”一旦融入企业“血液”,必将引领高新技术产业裂变式转型。在北京亦庄,类似的专精特新企业、高精尖企业,正在行业细分领域大展拳脚。

亿一生物制药(北京)有限公司自研的国内首个非髓性抗癌药在美上市;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自研的AI智能系统让骨科手术变成“开卷考试”;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是全球首款连续发射成功的液氧甲烷运载火箭……一次次创新突破,推动着北京亦庄产业迭代升级、创新活力涌动,塑造成北京亦庄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高地。

精准服务  一流营商环境涵养创新生态

如何尽快让科技创新创造更多生产力?这离不开一流营商环境和优质产业生态的支持。

近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示通过了2022年研发投入增长奖励拟支持企业,经开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总计13282万多元的研发投入增长奖励在年前全部兑现到位,74家企业收获了‘装满’真金白银的政策大礼包,为冲刺新年‘开门红’添足马力。”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唯迈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唯迈医疗”)是享受该政策甘霖的企业之一。“2023年12月底,唯迈医疗就收到经开区200万元的研发投入增长奖励,真金白银的支持不仅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部分资金支持,更增强了我们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发展创新的信心。”唯迈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

图片

△唯迈医疗ETcath介入手术机器人。

这样的政策赋能,只是经开区优质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北京经开区先后出台了30余项扶持企业的专项政策,建立了标准化、结构化、系统化的政策工具箱,每年安排近200亿元资金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不断增强政策叠加效应,助推亦庄新城企业、产业、人才高质量发展。

在服务企业方面,全国首创“亦企服务港”模式,让企业“小事不出厂、大事不出港”;围绕主导产业成立工作专班,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一站式”“管家式”专业服务,实现政策链、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组合;出台全国首创的《惠企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在全市率先打造政策兑现综合服务平台,成立了专门统筹政策兑现的部门,实现惠企政策统一发布、集中兑现、精准推送、智能核验、免申即享。

图片

△《新闻联播》报道亦企服务港。

在“五区”政策叠加下,北京亦庄汇聚8万家中外市场主体;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4+2+1”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高精尖产业活力竞相迸发。

聚力向“新”  蓄积未来发展新动力

全球首个!全国首个!北京首个!亦庄首个……前沿技术一旦跨越产业化的“达尔文海”,就有望形成一批体量高速扩张的先导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催生新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成为产业的新增长点。

面向未来,认真推动科技创新的北京亦庄又将蓄积未来发展新动力?

“依托亦庄新城225平方公里内的产业园区和企业,经开区对六大未来产业20个细分领域进行分级谋划,重点布局了近50个空间载体支撑未来产业发展。”经开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亦庄正通过空间、资金、政策等要素的全方位保障,布局通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元宇宙、智慧出行、氢能等20个细分领域产业,未来发展优势正在汇聚:

一个月前,北京经开区企业新研氢能子公司北京新研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接连突破无助冷启动的温度下限,实现了金属板电堆-52℃的无辅助热源条件下低温冷启动。这是目前全球所报道的氢燃料电池堆最低冷启动温度,标志着中国在低温冷启动技术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量子产业,华翊博奥(北京)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离子阱量子计算第一代商业化原型机HYQ-A37,可提供多达37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能力,部分性能达世界领先水平;北京中科国光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全球首款真空噪声量子随机数芯片,并推出多款量子产品,推动量子科技赋能千行百业……

图片

△华翊量子第一代商业化原型机HYQ-A37

到2030年,经开区将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和重大原创成果,构建一批应用场景和专业平台,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建设一批创新中心和创新联盟,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产业顶尖人才和卓越工程师;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建设30个未来产业先导产业园区,培育300个未来产业优质企业。

聚焦未来赛道,突出创新策源,北京亦庄正以“科技创新”为笔,绘出“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图景,加速奔赴产业新未来。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