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亦城工匠 | 丁克乾 晕船也要坚持海上飘的“航天战士”
来源:北京亦庄 时间:2023.08.07

编者按:

北京经开区开展“颂·亦城弘匠心 担·征程新使命”主题表彰活动,对经开区培养认定的10名首届“亦城工匠”进行表彰。工匠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他们高超的工艺和技术,更因为他们凭着“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千万锤成一器”的追求卓越,坚守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亦庄e友”微信公众号平台特开设“致敬亦城工匠”专栏,集中展示“亦城工匠”先进事迹。今天推出《丁克乾  驱动“观天之眼”》。

丁克乾  驱动“观天之眼”

天线,是一种常用器件,它看似不起眼,却不可或缺,卫星如果没有了它,就失去了意义。

在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长征火箭),只要有了天线方面的疑问,大家总会想起他——丁克乾,让他给想想办法。

图片

丁克乾何许人也?他不仅是研制团队同志们的坚强后盾、大家眼里的“定心丸”,更是一位成绩卓越的航天技术专家。二十年来,他把一颗滚烫的心献给了他挚爱的航天事业。他的研究涉及遥测遥控、精确制导、卫星导航、卫星遥感、电子侦察等多个专业领域的天线系统,参与了相控阵雷达天线、星载气象雷达天线、星载SAR雷达天线、高精度导航天线、星载中继天线、高频地波雷达天线等多个重大型号项目的论证和产品的研制,研制的产品更是广泛应用于弹载、机载、舰载、星载等各种平台,取得了众多世界级技术成果。

初出茅庐 就攻坚航天空白技术

2002年4月,自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的丁克乾进入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天线设计工作。从此以后,他的生命便与航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悠悠二十年,那个懵懂的青年早已在经风历雪后成长为一名天线技术顶尖专家,在精确制导、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等领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今回首往昔,第一次创新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图片

2005年,丁克乾和他的团队承担起了研制我国第一个星载高精度导航天线的任务。“没有参考、没有借鉴,只有设计的为难和测试的痛苦,但为了践行航天人的精神、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再难再苦也要干。”为此,他们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技术攻关。完成了天线设计的技术攻关和实验室测试后,丁克乾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天线安装在卫星上的性能测试,而单位中的实验室根本无法满足需求。经过多方调研,他们借到了兄弟单位的实验室,开展试验,这也是国内第一个在卫星上进行的高精度相位中心标定试验。“测试系统是自己搭建的,第一次就在新的实验室整整待了六天,前后经历了两三次。”最终在团队共同努力下,研制完成了我国第一个星载高精度导航天线,填补了国内空白。该项技术在大气探测、高精度定位和高精度定轨等多个领域中得到成功应用。

逐梦苍穹 让天地通讯变容易

近年来,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地面毫米波的应用,都对天线的重量、体积、便携性、一体化设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航天航空、中低轨卫星互联网领域均需要智能、轻量化的天线。

相控阵天线应运而生, 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具有独立且完整的功能,按一定的规则排列在一起,形成大的阵面后可实现更大的天线增益,从而实现快速入网和高速数据通信,而这样的相控阵天线一般都需要异形天线罩。

航天领域的人们都知道,异形天线罩的不规则性、不均匀性、不对称性会对其中的相控阵天线造成很大的影响,导致相控阵天线性能严重恶化,使得电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这个问题一直是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对此,我们需要采用相控阵天线与天线罩匹配测试技术消除异形天线罩带来的影响,从而使相控阵天线满足系统要求。”2015年,丁克乾扛起了攻克世界级难关的大旗。“但是,国际上从未见有研究先例和文献报道,该技术的可行性从一开始就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此时,丁克乾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发挥了作用,他在国内第一次提出了“相控阵天线与异形天线罩匹配修正技术。”

图片

于是,历经了几年的技术攻关,无数的不眠之夜,丁克乾带领团队攻克了异形天线罩匹配的技术难题,建设了国内第一套近场天线罩匹配测试系统,完成了国内首次近场天线罩匹配试验。该成果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为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积累。面对技术攻关的胜利,他并未止步,而是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击。针对测试流程复杂、效率不高的工程应用问题,他带领课题组集智攻关,从测试方法、测试设备、测试流程、测试软件等多个方面入手不断优化提升,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攻关,最终实现了“一键式匹配,无人值守,数据自动判读”,效率提升了10余倍,牢牢地保持住了在该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为这项技术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工程基础。

上天下海  提升“观天之眼”精度

二十年来,航天人丁克乾始终工作在航天科研生产一线,航天精神已经深入到他的生活和工作中。他参与了近百个项目,历经了科研道路上的坎坷。二十年磨一剑,在所有项目的调试最繁忙阶段,丁克乾总是会驻扎现场,这些对于他来说已成平常。但能力超强如他,也依然会面临挑战。比如,一个项目的海态试验。

图片

“设备需要随船到远海进行数据录取,从厦门到威海,要往返一周,这对于一个北方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明知自己晕船,但为了保障试验设备正常工作,以前更多关注“天上”“地下”的丁克乾坚持随船出海。在此期间,他克服了晕船呕吐的不适,和团队一起战斗。在风浪中,他一台设备一台设备巡视,一根线缆一根线缆检查,保障了试验顺利进行。

二十年,丁克乾早已成为最忠诚的“航天战士”,和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卓越工匠。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一走就是二十年。二十年的忠诚敬业、执着专注,二十年的精益求精、独具匠心,为他的人生写着完美的篇章,印证着创新和勤奋铸就的不朽传奇。

工匠首先是要爱自己的行业、专注自己的行业,持之以恒;其次要继承,充分得继承前人的经验积累,把经验传递下去;最重要的是要发展,在热爱和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不满足于现状,勇于创新,精益求精,永不止步,做到更好。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