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培养、选拔在智能制造领域具有较强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助力北京经开区高精尖产业发展,9月23日,由经开区总工会、社会事业局联合主办的以“助力高精尖、建功新亦城”为主题的第五届经开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正式拉开帷幕。北京奔驰、SMC、揖斐电电子、安川首钢、中冶赛迪等企业的20名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相关专业工作的技能人才参赛。
据了解,此次竞赛以考核参赛职工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理论竞赛现场,参赛选手们聚精会神,沉着应对,快速思考,以分秒必争的心态展现出了过硬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知识储备。理论考核结束后,进入紧张的实操环节,选手们两两一组,大显身手,只见他们娴熟地操纵着工业机器人,充分展示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和高超的技能水平。
“此次竞赛既给我们提供了展现个人风采的窗口,同时也让大家有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共同成长进步的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不断提升技能水平。”现场一位参赛选手说。
多年来,总工会依托教育服务基地,以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为平台,持续发挥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广大职工的职业素养和创造活力,使得高素质技能人才、劳模工匠不断涌现。
“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既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经开区人才强区战略的具体措施。”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总工会也将以提升职工技能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着力点,倾力打造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同时,积极构建技能培训体系,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强化劳模、工匠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高精尖产业技术工人优势,助推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
■相关新闻
首届“亦城工匠”两个工种开启比赛
9月23日,首届“亦城工匠”培养认定候选人个人综合答辩和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当天,首届“亦城工匠”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和互联网营销师两个职业(工种)比赛环节正式开启,其他8个职业(工种)将在随后两天展开个人综合答辩。
今年3月,经开区工委、管委会出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城工匠”培养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4月,由总工会发起的以“匠心筑梦新时代奋楫扬帆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亦城工匠”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面向亦庄新城公开发布申报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推进经开区高技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经过两次推荐申报,共有百余名技术技能达人参与“亦城工匠”的角逐,他们中既有技术技能型高级管理人员、研发团队带头人,又有基层一线高级技工,分别在各个领域发挥专长,实现技能寻梦、筑梦、圆梦,以坚守岗位、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工匠精神助力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按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结合首届“亦城工匠”培养认定10个职业(工种)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液晶显示器件制造工、电子工程技术人员、信息和通信工程技术人员、汽车工程技术人员、汽车装调工、制药工程技术人员、生物学研究人员8个职业(工种)采用综合评审方式认定,互联网营销师、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2个职业(工种)采用比赛方式认定。
“我们选择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和互联网营销师两个职业(工种)采用竞赛的方式认定,目的是让‘亦城工匠’的评审工作不仅有答辩,还有竞赛,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更多职工参与进来。”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悉,“亦城工匠”活动全面对标“北京大工匠”,候选人将全部纳入“亦城工匠”人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