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要不到工资而发愁?
不用担心!
北京经开区多措并举
全力解“薪”愁
并将强力执法有效监管
让欠薪案动态清零
在全市“每月一题”27个高频难点民生问题以及北京经开区“为群众办实事”清单中,拖欠工资是一个“顽疾”,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不断的制度创新,诉求量虽有所下降,但仍在各类诉求中排名前十。
2天协商,归还拖欠工资
“实在是太感谢你们了,这些钱我讨了两个多月,今天终于解决了!”拿到被拖欠的7000多元工资,打工人徐焕巧满心欢喜。徐焕巧是河北来京务工人员,去年,她在北京经开区的一家商超内谋得了一份保洁员的工作,但由于各方面原因,7000多元的工资被一直无故拖欠着。无奈之下,她拨通了12345市民非紧急求助热线,一通诉苦后,单子被转接到了综合执法局。接到诉求后,综合执法局立即与涉事公司取得联系、了解情况,在对接工作的同时,还一度和徐焕巧联系着安抚她的情绪,提出解决方案。
经过2天的协商,徐焕巧终于拿到了拖欠的7000多元。“相关单位没有依法向员工按时发放工资,违反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相关规定,这也是引发欠薪的关键因素。”综合执法局工作人员说道。为了今后不再发生此类事件,综合执法局在协调徐焕巧事件的同时,也结合案件对企业和徐焕巧进行了普法,为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维权课”。
拿到工资的徐焕巧第二天做了面锦旗送到了接诉即办办公室,感谢每一个部门为她做出的努力。“你们啥也不要,我就给你们点瓜子吧!”为了表达自己的感谢,不善言谈的徐焕巧从兜里掏出一把瓜子放在了工作人员的桌上就走了。
啃下“硬骨头“
根除拖欠工资“顽疾”
啃下“硬骨头”,根除拖欠工资“顽疾”,更重要的是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像徐焕巧这样的情况还有不少。在北京经开区打工的小张最近也因为“欠薪”的事儿拨通了12345,单位欠了他两个月的工资,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只能求助政府。在12345登记诉求后,他很快就接到了综合执法局的电话。更令他没想到的是,当天下午,公司就给他打了拖欠许久的工资。钱数或许不多,但对于一名打工人来说,这可是全家的收入来源。
早在2005年,北京经开区就制定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工程劳务工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建筑行业支付工资一系列细则,基本形成了解决拖欠建筑行业工人工资问题完备的政策制度保障。同时,还通过科技手段对建筑行业的工资发放进行监管,如发生恶意拖欠工资行为,将对工程进行处罚。
建筑行业的问题解决了,其他行业的工资拖欠问题依旧不能忽视。2021年以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连续出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处罚裁量基准》《事中事后监管实施方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等文件,为北京经开区制定相应细则提供了制度参考。“我们将责成专业队伍,加大对拖欠工资问题监管力量,全面保障市民的合法权利。”社会事业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下一步,北京经开区将加大拖欠工资违法行为执法检查和行政处罚力度,重点对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全面清查,逐步形成有效监管制度,让欠薪案件动态清零,让用人单位不敢欠、不能欠。
END
本文转自北京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