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蓝图徐徐展开
时间:2020.12.15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陈少强 尚翠芸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既承接“十三五”规划发展结果,又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做好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可谓内涵丰富,亮点纷呈。

   亮点一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建议》指出“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发展质量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与“十三五”规划相比, “十四五”将高质量发展提升到主题地位,以创新助推经济发展从速度到质量的重要转变, 并将高质量主题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 阶段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

  《建议》明确提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相比以往将新常态仅对经济领域提出明确的转变要求,高质量发展兼顾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从关注经济增长一个维度,转向关注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多个维度。

  《建议》要求,在创新领域要做到“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民生改善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改善生态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只有多领域共同遵循高质量发展, 才能够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主题。

   亮点二

  加快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建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对国内外市场的地位划分和相互交织作出明确说明,对新形势下内外发展提出新的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使得我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依靠出口拉动,对外贸易依存度曾一度超过60%。实际上大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宜过高。近年来我国贸易依存度呈现平稳降低状态,对外贸易质量有所改善,但是与美国相比,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仍旧偏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外部风险。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加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再次兴起;美国对中国采取反复的加征关税政策,频频挑起两国之间的经贸摩擦,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性,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

  为应对国际经济发展波动和降低外贸依赖带来的风险,《建议》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新论断。事实上,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 五年来最终消费需求对GDP贡献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名副其实的“压舱石”。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国内消费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将立足点放在国内是切实可行的。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应对国际经济发展带来的风险,并不意味着放弃国际市场,而是要统筹推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结合,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以此来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对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 《建议》指出要发挥比较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这就需要继续以“一带一路” 倡议为发展契机,带动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服务分工体系,借助创新推动国际贸易质量,以降低对外贸易依存度,降低国际风险。

  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指出必须以国内为主体,畅通国内大循环,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这就意味着, 必须将国内的各方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保证各方发展能够协同促进国内消费需求的提升,同时促进国内投资空间的扩大。

   亮点三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更“实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小康。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共同富裕,开始强调发展的充分性、全体性与全面性,十九大报告同样强调“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保证小康路上每个人都不掉队,致力于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十四五”时期要为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打下良好基础,对共同富裕的未来发展需要提出更高质量的要求。《建议》就此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部分,突出强调“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之所以强调全体人民,是因为我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是我党永恒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强调共同富裕的实质性进展,与以往较低水平的共同富裕作出了明显的区分。过去我们国家在社会发展和各方面受限的情况下,实现从温饱到初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其中的评价指标更多地关注居民收入的直接提升,未能对人民幸福感提升的其他方面给出更为扎实的物质保障基础。本次《建议》对共同富裕提出了实质性进展的目标,也就意味着除了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高质量满足非物质层面的需求。

  这些实质性的进展表现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实现对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借由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增强人民参与感来推进共同富裕的深层次实现。

  节选自《中国发展观察》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