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
让每一位党员在“和风细雨”中
感受着红色力量
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引领绿色产业发展
让企业发展蒸蒸日上
党建+公益,让企业党员群众走出来,传递爱心,照亮未来。在金风科技,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高度融合,“红色引擎”激发了企业的内生动力,引领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担当起了社会责任。
△中共北京金风科创三支部
金风科技北方党委现有党员515人,下设13个党支部。党委按照“围绕中心强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高度融合,以绿色发展为契机,推动业务增长,促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共同成长。2019年,金风科技被评为“企业文化优秀案例单位”,2020年,金风科技被评为“中国企业公民责任品牌50强”“中国年度最佳雇主”。2021年,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获得我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认证;金风科技北方党委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高质量党建 扬起企业发展风帆
△金风科技北方党委组织党员、志愿者植树活动-大手小手一起刷
2020年,金风科技实现全球新增装机逾1300万千瓦,其中包括国内新增装机逾1200万千瓦,实现全球交付容量近1500万千瓦,比2015年交付高峰几乎翻了一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金风科技北方党委发布《党员动员令》,号召党员带头组织员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复工复产后,号召党员带头聚焦生产一线,做到风电场不停电、水厂不停工,完成生产任务,为保障民生供给贡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许多“疫情中的金风逆行者”。“大家都有一颗向党组织靠拢的心,是党组织的号召力将我们聚到一起,迸发出了惊人的凝聚力。”工程建设部部长史浩鹏说。
一直以来,金风科技北方党委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秉承“为人类奉献碧水蓝天,给未来留下更多资源”企业使命,推动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事业发展,有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绿色产业发展。
在党建引领下,不仅仅2020年取得了傲人成绩,今年1月,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获得我国首个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园区认证。园区集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网、智慧水务、绿色农业和运动健康等功能于一体,打造了可感知、可思考、可执行的绿色园区生态系统。该园区在全国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金风科技北方党委开展“和风细雨”下基层活动
“和风细雨基层行”如今已经是金风科技响当当的党建学习品牌了。所谓“和风”,寓意着金风科技致力于风电事业,金风党建学习教育像春天的风一样,带给广大党员群众思想精神的陶冶;而“细雨”则寓意金风科技开拓环保水务事业,金风党建学习教育像春天的细雨一样,带给广大党员群众滋生事业、成就人生的力量。
“和风细雨基层行”党建学习教育围绕“三个主题”,本着“四个贴近”,开展“五个一”系列文化行活动(组织一堂战略和文化课、一场团建活动、一项赋能活动、一场研讨会、一次健康关爱活动),创建基层学习教育体系。
尤其今年,按照《关于开展“亦企学党史、担当促发展”“两新”工委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要求,党委结合实际,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深化认识和共识,多次进行思想理论、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企业文化价值观行为化的讨论及落地。
学党史、知党史、强党建、促经营,当前,各支部正在积极行动,主动组织开展学党史活动,决心以优秀经营业绩迎接建党100周年,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而党委围绕公司经营、党建特色、红色品牌等建设重点,带领各支部开展金风特色的党建文化活动,不仅保持了党建工作的政治方向,而且丰富了广大员工的精神生活,更加促进了企业的经营发展。
截至目前,“和风细雨基层行”活动举办15场覆盖771人次。与此同时,14个文体活动俱乐部成立,让党员群众在工作之余,强健体魄、提高身体素质。一系列的举措让群众纷纷向党靠拢,党委成立三年时间,吸收入党积极分子27名,其中2名发展为预备党员,14名计划在今年发展为预备党员。
党建+公益 担起企业社会责任
△金风科技北方党委志愿者问侯106岁的老人
产业扶贫、爱心公益、乡村教师公益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资助……这些都是金风科技北方党委带领企业党员和群众志愿者,开展的“风润中华公益行”的项目。
在定点资助贫困村,金风科技帮助发展适合当地的室内种植大棚、养殖等产业,形成带动就业、产生经济效益的产业生态,使贫困村实现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与人大附中北京经开学校联合推出“分享即节约”公益项目——“爱心置换柜”,通过物品互换的模式,实现“互帮互助、节约资源、关爱他人、收获喜悦”的公益价值……多年来,金风科技累计投入公益金额超过1600万元,志愿者投入公益时长超过10000小时。
“通过‘风润中华公益行’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扶贫脱贫,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体现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希望吸引企业更多人来做志愿者,实现80%的员工都是公益志愿者的目标。”
END
本文转自北京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