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城最美家庭”家风故事 | 冯青家庭——红色家风,代代相传
时间:2023.05.15

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一粥一饭,当思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蕴含着家庭教育智慧的家风文化,在新时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冯青家庭的家庭教育,则注重以党性传家训,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良好家风,以红色基因凝聚家风之“魂”。

图片

01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冯青与丈夫相识于大学时期,并先后在大学期间入了党,两人至今已是二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了。而这也使她和丈夫在家庭教育中十分注重以党性传家训,从党史学习教育中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良好家风,以红色基因凝聚家风之“魂”。在孩子的教育上,她注重红色精神的传承,在她的熏陶下,她的孩子们也经常积极参加“讲个故事给党听”、“党史知识竞赛”等各种红色主题活动。

每到节假日她就带着两个孩子爬长城、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展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多个革命圣地,去实地了解中国革命历程。在了解的过程中增进孩子爱党、爱国、爱北京的热忱。

图片

女儿和儿子最会唱的是红歌,最会讲的故事是党史小故事。她的女儿在6岁左右时还在经开区团工委拍摄的快闪视频中,作为小志愿者担任《我爱你中国》的小小领唱员。去年,女儿和儿子讲的“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还荣获社区颁发的优秀奖。

红色家风可以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志向,自觉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冯青家庭这种红色氛围的熏陶下,相信两个孩子也会延续父母的红色精神,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02  身体力行,甘于奉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的家训,也是冯青家庭一直以来的坚持。冯青和他的爱人都是党务工作者,日常工作非常忙碌。孩子正常上学时,经常会和她的爱人在博大大厦一层图书角,一大一小挑灯夜读,那是她的爱人和女儿在用行动守候她,在等她下班的同时,他们也在楼下默默做着自己的工作和作业。等到9点左右把冯青和孩子送回家,她的爱人还经常会回到单位工作到半夜。这份热忱也感染着家里的老人,孩子的奶奶把家里大小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从来没有学过英语的她竟然能够指导孩子打卡每周的英语阅读。

图片

业余时间,她们尽己所能的去帮助别人。疫情时,冯青的爱人在企业大厅做核酸检测志愿者,冯青则在社区为居民核酸检测维持秩序;闲暇时,她们会带着孩子做志愿服务,参与共享单车清洁、美化环境种植月季,带着女儿参加桶前值守垃圾分类。受她们的影响,儿子3岁左右就跟着冯青和家人去社区担任小小治安志愿者了。

03  勤俭为本,忠厚传家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这些流传下来的家风家训,体现着古人对治家、育人的深刻思考。而冯青家庭也始终牢记着“成由勤俭败由奢”,并以此教育着孩子们。她说,虽然我们已经步入小康社会,但是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不能丢。她坚持每周带孩子们卖家里的废纸壳、空瓶子,做好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她教育孩子要独立自主,热爱劳动,坚持低碳绿色生活。

图片

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蔚然,国风浩荡。冯青家庭始终秉持着好党员要有好家风,好家风涵养好党员的信念,传承着老一辈共产党员们的优良家风:李大钊留给孩子的遗产仅一块大洋,焦裕禄教育孩子不能看“白戏”,杨善洲不让家人搭“顺风车”……相信在这个被红色家风浸润的家庭中,会成长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共产党员,继续秉持着冯青家庭爱党报国、甘于奉献、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家训,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上一条
下一条